心学精髓60句(精选摘抄97句)


心学经典句

1、心学原文

(1)、&#x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x——王阳明

(2)、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3)、志向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不是靠志气才成功的。

(4)、原句: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5)、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6)、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7)、知行,是一体两面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两者不可分割开来,这是一个整体。

(8)、怎么办呢?就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走路的时候就好好走路,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这些,正是收摄心思,正是修行炼心。

(9)、 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10)、穴为探符坼,潭因失箭刳。堤形弯熨斗,峰势踊香炉。

(11)、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12)、王阳明: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3)、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人生社会同样有其规律,而我们对此规律的明白与体证的程度,就体现了我们的道行。

(14)、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15)、夜宿无相寺春宵卧无相,月照五溪花。掬水洗双眼,披云看九华。

(16)、故事背景: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

(17)、在这辽阔而静谧的大海上,手拿锡杖,身驾长风,在月光下飞越,飞越大海,飞越苍茫,飞越沧桑。“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的惊险航程,诗人却写得像一次极富诗意的旅行,因为他心中自有法器,心中自有智慧。

(18)、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习惯了自我欺骗,从政府到人民。谎言成为维系一切的基石,只需轻轻一推,这座填充着豆腐渣的违章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19)、 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20)、这个故事大体是说,有一天,集市中有甲乙二人,闹哄哄地在吵架。甲说:“你没天理。”乙说:“你才没天理。”甲说:“你没良心。”乙说:“你才没良心呢!”

2、心学精髓60句

(1)、感悟:对于那些不地道的人,讲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满脑子的歪理邪说,永远能拿来跟你胡搅蛮缠,要说服他们等同于改造他们的整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么可能!

(2)、阳明先生讲,对于“良知”,本来是甚深的道理,可惜这个道理沦埋已久,故而“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是担心人们受各种不明与贪欲的障碍,无所切入,学不到心学的精髓,阳明先生才迫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

(3)、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4)、“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5)、香细云岚杂,窗高峰影遮。林栖无一事,终日弄丹霞。

(6)、即使朋友间的互相帮衬时,帮衬的一方也要避免高高在上的态度,以平和的心态去帮助朋友,才能让彼此心无隔阂。

(7)、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8)、良知之心就是君子之心,渊默之心,临危不乱之心。君子的权术是高超实用的艺术,小人的权术是滑稽可笑的表演。怎样成为君子?拥有光明之心。如何拥有光明之心?深入思考,全面把握,说服自身,内心平静。

(9)、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10)、褰衣涉溪去,笑引开竹房。谦言值暮夜,盘餐百无将。

(11)、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1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培养德性,这是为人处事的基础。德者,形而下;道者,形而上。德者是实践行为的准则,易于落地执行,用来规范自我、精修善思、持续精进。道者,为人处事的意识精神文化层面的升维认知,源于内心精进的修行和开悟。

(13)、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14)、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5)、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人生目标,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16)、为学应当反身自省。若只是责备他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若能反身自省,才能见到自己有许多没有做到的地方,哪里还有工夫责备别人?

(17)、幸有桃源近,全家肯去无。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有哪些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18)、故事背景: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19)、所以一切都是你心的问题,你以为你是被辜负,其实不过是你的私心私欲没被满足、顺从和将就罢了。所以,摆正心态是第一步。

(20)、绿綟高悬柳,青钱密辫榆。驯鸥眠浅濑,惊雉迸平芜。

3、心学经典名言

(1)、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2)、心体本空就像圣人和天地一般无有思虑和欲望,当人有了善恶之分的时候,说明人的主观意识有了活动,也就是所谓的意动(意识活动,也就是凡人的状态)。

(3)、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透过昏黄的纸窗,我仿佛看见阳明和徐爱二人正在促膝长谈,没有名缰利锁,尽弃一切俗欲,时而激烈辩论,时而抚掌大笑。往来古今,四极八荒似乎都已凝滞在此时此地,寰宇之间,只有他师徒二人的交谈之声,讨论着世间最朴素,最纯粹的道理,不知东方之既白。

(4)、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5)、原句: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6)、耶溪岸回合,禹庙径盘纡。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

(7)、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8)、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9)、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10)、世上之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得过且过的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绝望的死水。

(11)、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12)、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13)、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4)、化城寺六首化城高住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浮阴。

(15)、 坦荡必光明,光明必坦荡,所以说坦荡荡光明磊落。生当如此,死亦如此。阳明先生死时都已经做到了,而我们连生时都还做不到,这就是差距,也是方向。他的学问是心学,他帮我们指出的方向,则是光明磊落的心地。

(16)、然而,阳明先生同时叮嘱:“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最重要的是金子的成色,而不仅仅是分两。

(1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8)、)环奇填市井,佳丽溢闉阇。勾践遗风霸,西施旧俗姝。

(19)、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20)、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4、心学经典句子

(1)、“省察克治”必须时时去做,事事上也皆可做,能做到主动、自觉地省察、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正当欲望,就是自我修养。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2)、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3)、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西湖醉中漫书二首十年尘海劳魂梦,此日重来眼倍清。好景恨无苏老笔,乞归徒有贺公情。

(4)、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5)、取自《传习录》,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意思是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6)、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7)、 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8)、这句是讲在克服主观私意时的功夫要务求精纯,本质仍是一个为学之心是否“诚”的问题。去私欲犹如除草,必须斩草除根。容一毫私欲在,就是容许心中那份懈怠在。

(9)、如何做功夫呢?王阳明在这里指出了另一条路——努力做学问。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10)、对于“市场上还有没有关于阳明先生(或心学)的书?”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有的。我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搜过很多次,也多次找到各种书,但都不是太理想。我印象深的的《儒学正脉——王守仁》(浙江人民出版社),写的凑合。为了找别的书,我上网查了查,下面是查到的书(但没在市场找到过。)

(11)、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2)、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4)、颜值是有保鲜期的,气质却没有,而且还会如酒一样越陈越香。分多一点时间,去多关照和修养下自己的内心吧。

(15)、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16)、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人生目标,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17)、王阳明:靠山山倒,靠河河枯;唯靠自己,事在心上练,方成!

(1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9)、政治上可以犯罪但绝不能犯错。眼看伍符就要铸成大错,江彬急中生智,假装醉酒,将伍符扑倒在地,咬着他的耳朵小声道:“书呆子,该输了!”

(20)、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5、《心学》

(1)、大意: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

(2)、比如,为什么人都知道不该说谎,却仍选择说谎呢?因为他觉得,与人交流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也要顾及他人的感受,说实话伤人,说假话则你好我好大家好。

(3)、历史照进未来,良知照亮人生。致良知,是一生精进的旅程。

(4)、大意: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5)、感悟:耽误人的其实不是诋毁,而是看不到自己的一颗心狭隘戾气,不够宽容和涵养,又把精力放了太多在诋毁上,那么就既在加剧心中恶疾,又没有时间精力去改善这种状况。

(6)、世间谁似老兄弟,笃爱不复相疵瑕。相携行到水穷处,庶几一见留子嗟。

(7)、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8)、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9)、这即是“知行本一”——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10)、很多人都以为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及。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圣人其实很简单、很平常,就是知道善恶,并能从善如流、嫉恶如仇。

(11)、 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12)、江清敌伊洛,山翠胜荆巫。华表双栖鹤,联樯几点乌。

(13)、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反而是王阳明这种修养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14)、博学之、明辨之、慎思之、审问之、笃行之。从正确的认知到真实的行动,真诚求学、精进不休,在读书与做事之间领悟静定生慧,在学问事功之中感悟天人合一的智慧,知行就在其中。

(15)、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16)、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7)、那么久而久之,自然就把自己耽误了。人心不正,则事事不正,处处都会耽误自己。其中的值与不值,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