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经典名句(精选摘抄144句)


王阳明名句及感悟

1、王阳明十大名言与解析

(1)、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2)、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3)、江清敌伊洛,山翠胜荆巫。华表双栖鹤,联樯几点乌。

(4)、译文: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

(5)、(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6)、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的。那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义礼仪的,自然都是善的。

(7)、下面这十句,尤其精彩,堪称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

(8)、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心中照管不及者多矣。

(9)、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

(10)、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11)、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2)、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13)、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薛瑄《读书录》

(14)、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若不中贤圣,何由外智愚。

(15)、有益者不为,无益者为之,所以苦其劳而不见成功。薛瑄

(16)、1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时便是逐物,无事时便是着空。

(17)、解析:一个‘傲’字,是人生最大的毛病。身为子女的傲慢,必然不孝顺;身为父母的傲慢,必然不慈爱;身为朋友的傲慢,必然不守信。

(18)、但是,说到王阳明,怎么能不去学习呢?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这些人物都及其推崇并且深刻学习王阳明的。曾国藩都是王阳明的粉丝,阳明心学更是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作为中国智慧和哲学大成,影响诸多人,现在各企业高管团队中也是非常盛行的。

(19)、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20)、“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王阳明

2、王阳明经典名句

(1)、大意:一个人在忿怒时,较容易感情用事,有时会怒得过分,就失去廓然大公的本体了。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

(2)、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

(3)、坐望九华碧,浮云生晓寒。山灵应秘惜,不许俗人看。

(4)、薛瑄(1389-1464)明代思想家,著名的理学大师,河东学派的创始人,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今稷山县)人。

(5)、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6)、原句: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7)、王阳明: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8)、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

(9)、《心學》淵於儒說,吸收道學,納入法家…集眾家之長!

(10)、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1)、化城寺六首化城高住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浮阴。

(12)、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13)、释文: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14)、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5)、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6)、感悟:朋友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难处,本就心里懊恼痛苦,规劝其实没什么用处,指责更是雪上加霜,无疑是在伤害朋友、毁灭友情。只有开导和鼓励,才是最有情有义的做法,才对朋友真的有用。所谓患难见真情,王阳明告诉我们的是基于人性和情义的交友之道。

(17)、大意:人应当知学。求学讲论无非是涵养德行。不求学讲论,只是因为涵养的志向不够真切。

(18)、苏轼于词写到“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同样的意境,不免有感而出,“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一是幽人、孤鸿,一是幽人、栖鸟,苏轼面对挫折超脱的心境,不也正是王阳明在挫折之后的心境吗?

(19)、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傲视,则会受损。

(20)、而傲慢者恰恰相反,他的心必定狭窄阴鸷、封闭自恃,言行之间充满私心私欲,从而挤压和伤害到他人,不恶又会怎样?一谦一傲,值得深思。

3、王阳明名句及感悟大全

(1)、古今异宜,南北异俗,自非投身处地,焉能随盂水为方圆也?

(2)、王阳明认为,欲破心中贼,有三种方法:一是静坐。二是事上磨炼。三是致良知。静坐,就是思考排查,去除不利的想法;事上磨炼,是通过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心志,消除好名、好利、好权、好色之心。而致良知就是将静与动合 “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能致得良知精精明明,毫发无蔽,则声、色、货、利之交,无非天则流行矣。”

(3)、竹深荒旧径,藓合失残碑。云雨罗文藻,溪泉系梦思。

(4)、职场中要学的很多,如果上来就把自己的思路限定在很窄的框架内,说宁可学谁不去学谁,就是很狭隘的做法。只要是值得学习的,可以精进自己的,都要去学习,曾国藩和王阳明在自己精进成为了不起的人物之路上,都是在不断摸索和学习的。

(5)、著名的日本企业经营大师稻盛和夫,非常推崇王阳明的心学,一直奉行“工作即修行”的主张,心无旁骛地投入眼前的工作中,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他的成就是众目所见的。

(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7)、大意:人只要喜好善行如同喜爱美色,憎恶恶行如同讨厌恶臭,他就是圣人了。

(8)、1人有过,多于过上用功,就是补甑,其流必归于文过。

(9)、感悟:克制自己,是为自己泛滥如河的私欲筑起一道堤坝,势必要固若金汤、滴水不漏。如果留存一点私欲,就如同在堤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坝的决堤。因为这时你整颗心都还是欲望主导的,只是潜伏了下来。所以克己修身,是来不得半点妥协的。

(10)、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王阳明

(11)、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12)、(译文)你没看着这花的时候,这个花和你的心同归于寂静。当你来看这个花的时候,这个花的颜色和你看的同一时刻明白起来。因此知道这个花不在你的心外。

(13)、大意: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4)、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西湖醉中漫书二首十年尘海劳魂梦,此日重来眼倍清。好景恨无苏老笔,乞归徒有贺公情。

(15)、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16)、释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17)、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王阳明

(1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9)、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20)、感悟:肤浅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

4、王阳明经典语句感悟

(1)、大意: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

(2)、1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

(3)、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夸。恣倾白蜜收五棱,细劚黄土栽三桠。

(4)、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6)、白光尽处火轮现,草木山河金潋滟;落日如人老更赤,初日如人少方艳。

(7)、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人生目标,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8)、而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善恶的别。

(9)、&#x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x——王阳明

(10)、所以人是不能不学的,如果学不下去,原因诸葛亮和王阳明也说得明白——那是你的意志不坚定,志向不牢固。

(11)、怪我携章甫,嘲人托鹧鸪。闾阎随地胜,风俗与华殊。

(12)、感悟:王阳明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你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容易三心二意开小差?不是那些让你分心的人和事的问题,而是你的心不够定、志不够坚,这才是根本。要牢记一点: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都要从心上找原因。而这原因,往往都是心不够定,心性不够沉。

(13)、原句: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4)、“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15)、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16)、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17)、日脚斜穿浪,云根远曳蒲。凝风花气度,新雨草芽苏。

(18)、舜的弟弟叫象,象屡次想害死舜,但舜还是照样疼他。王阳明说,舜之所以能感化象的傲慢,最主要的就是舜不去看象的不是。如果舜坚决要去纠正象的奸恶,只会看到象的不是,而象又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会认错,舜又岂能感化他?”这位朋友听了这番话,甚感惭愧。

(19)、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学贵得之于心。

(20)、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王阳明

5、精读王阳明名言十句,分享体悟

(1)、1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2)、千家得慈母,六郡事严姑。重士过三哺,轻财抵一铢。

(3)、因此,曾国藩能够在那种混乱的晚清局面下得以善终,还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他的思想得到后人继续推崇与发扬,不断研习与践行,的确有太多值得学习之处了。毛泽东也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4)、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5)、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葬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6)、感悟: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7)、0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8)、静夜闻林雨,山灵似欲留。只愁梯石滑,不得到峰头。

(9)、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 。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10)、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11)、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12)、没有枝叶花寅。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13)、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14)、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15)、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会注重自己的利益,每个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间以彼此谦让为基础,不仅每个人的利益不会受损,双方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中还能使彼此获得更大的利益。两人之间的交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深。

(16)、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7)、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18)、无相寺三首老僧岩下屋,绕屋皆松竹。朝闻春鸟啼,夜伴岩虎宿。

(19)、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20)、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

(1)、嘉靖八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逝世,时年五十七。明穆宗继位,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2)、大意:一个人在忿怒时,较容易感情用事,有时会怒得过分,就失去廓然大公的本体了。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

(3)、感悟:君子之交淡如水,随缘,惜缘,不攀缘。

(4)、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5)、0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6)、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7)、怎么办呢?就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走路的时候就好好走路,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这些,正是收摄心思,正是修行炼心。

(8)、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9)、故人日夜望我归,相迎欲到长风沙。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10)、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

(11)、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

(12)、怎么办呢?就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走路的时候就好好走路,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这些,正是收摄心思,正是修行炼心。

(13)、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4)、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15)、0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6)、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17)、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18)、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19)、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20)、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

(1)、“省察克治”必须时时去做,事事上也皆可做,能做到主动、自觉地省察、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正当欲望,就是自我修养。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2)、毫无疑问,王阳明乃一代旷世圣哲。今日,让我们来分享王阳明的十句话:

(3)、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4)、解析:《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

(5)、王阳明说:“这是你只知道静养,却没有下克己的功夫。这样一来,碰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

(6)、原句: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7)、江逆飞,海立起,天风刮海见海底,涌作银涛劈天驶。

(8)、果实经千岁,衣裳重六铢。琼杯传素液,金匕进雕胡。

(9)、解析: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产生了天和地,造就了鬼神和上帝,所有一切都由它产生,任何事物都不可与它相比。人若能彻底恢复良知,无一丝缺陷,自然就会手舞足蹈,天地间不知还有什么乐趣可以取代它?”

(10)、因此,要想了解王阳明,首先必读《传习录》,以领悟其思想精华。

(11)、大意: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

(12)、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13)、解析: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

(14)、译文: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15)、译文: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16)、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

(17)、不管宁静不宁静。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8)、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19)、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20)、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1)、大意:用言语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2)、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3)、同在滁州,而王阳明的诗又是抒写什么事呢?我们接着来看。开句便是一问、一听,有花香,有溪声。两句简单的诗句,塑造了一处清幽之地。既然是清幽之地,不免会有幽人往来,而此处的意境恰与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如出一辙,

(4)、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