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诗原文(精选摘抄80句)


雪莱诗集1983年版

1、雪莱诗集下载

(1)、《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俄)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著, 王家新译,花城出版社, 2014年。

(2)、诚挚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解志熙教授。最初这一研究选题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他带我走上学术之路,朴素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第五章革命浪漫主义话语下的译介(1949—1966)

(4)、很多年就这样过去了,回想起来,正像弘一法师说的,“一事无成人将老,一文不值何消说”。在这个“唯物主义”的时代,一个写诗的人,他的喻指往往成了“不合时宜的小布尔乔亚”“生活在别处的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式的疯子”,它唯独可能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无关。在今天,写诗已成了很个人化的私密行为。前些年,有人问我的一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写诗的师姐,“你还在写诗吗?”师姐一下勃然大怒说,“才怕你全家写诗”。爱尔兰诗人希尼说,一首诗抵挡不住一辆坦克。云南评论家朱霄华说,在中国,一个诗人抵不过一个科长。

(5)、被击倒并非最糟糕的失败,放弃尝试才是真正的失败.————无名氏

(6)、1953年6月生,山西临县人,著名行政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新中国行政法学的重要开创者、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学科的主要建设者。曾参与《行政诉讼法》《房地产法》《行政许可法》等多项立法工作。代表著作有《冲突与选择:行政诉讼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等。

(7)、喜欢雪莱的诗,并不是因为他透过烂漫主义前瞻大同世界,而是他的诗歌深深感动了我,就像阳春三月的暖阳,慢慢地融化了万里冰封的山。

(8)、    我在师大主编过两期“奔流文学社”的社刊——《橄榄》,办到第二期的时候,出了两件事,一是发了几首“有思想问题”的小诗,其中一首是杨昭写给同学老谢的,里面有“老谢,你的胡子是好样的,根根都不向剃刀屈服”的句子,学校“有关方面的人”把我找去,指着这诗,很是愤怒地大声质问,“这是什么意思嘛,你说,你说!”。另是,那年凑巧,从西藏回来的马建,到云南师大来找刚从华东师大毕业分到师大教书的姚霏老师,因他俩刚在同一期的《人民文学》发了小说,那期《人民文学》是“先锋派小说” 专号,姚霏发的是《红宙二题》,马建的是《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我们就请他搞了一场文学讲座,他的一些话,被“余则臣”们打了小报告,这两件事凑在一起,我这主编就交班了。 

(9)、诗中诗人把西风当作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横扫败叶、席卷残云、震荡大海,是无所不及、无处不在的“不羁的精灵”。同时西风对新生事物起了保护和促进作用,是“破坏者兼保护者”。诗人愿意做一把预言的号角,告知人们:如果冬天已经来了,呵,西风,春天还会遥远吗?

(10)、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追求崇高,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11)、第一节“无抵抗的反抗主义”与“最希腊的英诗人”:周作人眼中的雪莱

(12)、那些年,《滇池》的米思及、《当代诗歌》的阿红、《诗人》的梁谢成、《青年作家》的刘滨、《现代诗歌报》的詹小林、《鸭绿江》的边玲玲、《上海文学》的厉燕书等,都是校园诗人心目中的大神,因为他们是诗歌栏目的编辑,手中有阵地,而那块阵地,便是校园诗人们所向往的圣地。那时给编辑投稿,往往还要附上一封信,这方面,潘灵是高手,他把那些编辑都称为“你是扶我上战马的人”,他也因此在大学时代,就“骑上过很多匹战马”,而得以驰骋大学校园诗坛,而现在,他终于成了扶别人上战马的人了。 

(13)、1928年1月生,四川三台县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中国道教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曾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其著作《中国道教思想史纲》,被称为“开拓性的著作”,《中国道教史》被认为“填补了国内学术研究的空白”,《中国道教思想史》被认为“是我国道教学术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14)、最后,关于这部著作,值得评述的内容还有很多,但显然不适宜在一篇短序里加以详尽阐述。我接下来只想表达一点我个人的题外的心得:从现代文学史的学习出发,这部著作填补了一个长期以来被偏见所遮蔽的空白。大概是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发展中,我们较多地从国外(主要是西方、俄国和日本等)获取了思想和文学的滋养,慢慢壮大我们自己的文学运动。所以,在我们的文学前辈中,几乎没有不关注外来思想和文学的作家,他们掌握多种外语,既是原创的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又是出色的翻译家。在他们看来,自己的翻译成果与创作成果同等重要,前者甚至高于后者。在我们作为后辈的眼光看来,当年的翻译作品也许随着社会语言习惯的变化会逐渐被后来者所替代,但是,从历史的角度和新文学的启蒙宗旨而言,同等优秀质量的翻译对社会的影响要大于原创作品,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这是我们认识文学史的一个前提。如果我们认同文学史的研究视野里包括翻译家的成果,那么,许多人的文学史地位和价值就不一样。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正是从前面所讨论的邵洵美翻译雪莱的成就有感而发。邵洵美原来是一个崇尚唯美颓废的诗人,能够出色地用中英文双语写作,除了写诗,他还积极从事现代出版印刷的工作,不能说没有别的领域的成就,但作为一个诗人,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似乎并不重要。不料在他晚年穷困潦倒之际、身陷囹圄前后,尚能专心致志从事雪莱著作的翻译,《解放了的普罗密修斯》《麦布女王》都是雪莱最重要的著作、世界诗坛不刊之经典,邵洵美精湛的双语水平和对西方文学的优厚学养,与雪莱原作也算得上珠联璧合。如张静指出的:“曾经的唯美—颓废主义诗人身份以及从多重角度对雪莱以及浪漫主义的理解为他的翻译提供了滋养,因此,他的译作和从翻译实践得出的观点超越了当时的历史局限,与世界文学中众多不同的观点共同丰富和深化了对于这部诗剧(指《解放了的普罗密修斯》——引者)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他在文学世界中的最高点。”我认为这个评价相当精到,从一般的译介学的研究上升到了对世界性因素的理解的高度。

(15)、Nosister-flowerwouldbeforgiven

(16)、第三节转向古典与通往革命:新诗人的不同道路

(17)、HequestionedsoftlywhyIfailed?

(18)、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

(19)、                          琐忆·随风而去

(20)、Thelittletoiloflove,Ithought

2、雪莱诗原文

(1)、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莎士比亚

(2)、人们常以为犯小过无伤大雅,哪知更大的失败常是有小过导引而来的.

(3)、我最早发表诗歌是1985年。这年6月的一天,隔壁住32号宿舍的李军,来我们宿舍征集文学作品,我就把一首习作交了上去,后来,就在《大西南文学》1985年的第9期的“大学校园诗选”里发了,我记得,那期刊物还把其中的“校园” 两字错写成了“校国”。这期,云南师大一起发表作品的有潘灵、李军、方舟我们四人。我的题目叫《雕像》,那是我的处女作,很幼稚,后来,我出诗集时,都不好意思再选入了。潘灵的是《七月的乡村》。云大的有蔡翼、张稼文等,云南财院的有纪元庆。那一期,居然还发了汪曾祺先生的一个短篇,叫《郝有才趣事》。处女作能和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发在一起,这真是件奇妙的事。

(4)、这首诗写于英国革命时期,因此,“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写给那些生活在黑暗社会的人们,不要放弃希望,要勇于与黑暗的现实斗争,迎取胜利的光芒。

(5)、今天,文学已不断地被边缘化了。《庄子.大宗师》中有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是的“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而于我,这些年早已是“破帽遮颜过闹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了。

(6)、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托马斯·爱迪生

(7)、说来,当时的校方对我们的写作还是支持的,潘灵和我都因发表的诗歌,两次获得过校级和省教育厅的作品论文奖,省教厅的奖金是30元,这在当时已是很大一笔钱了。要说,当时的稿费算高的了,我在《大西南文学》发的10余行诗,得10元稿费。潘灵、李军的20余行诗,得了19元稿费。我在《滇池》发的30余行的诗,得了27元稿费,已相当于当时一个国家干部半个月的工资。当时的稿费标准,1行诗1元,发60行的一首诗,已相当于一个国家干部一个月的工资,这在今天是很难想象的。2012年我在《人民文学》发了三首共50余行的诗,得257元稿费,每行5元,翻了5倍,而当年拿40多元的国家干部,现在至少已拿到6000多元了,翻了一百多倍。难怪前些年,一个叫伊沙的陕西诗人出了本诗集,书名就叫《饿死诗人》。

(8)、爱情,也是这样,当你走了,它就微睡在对你的思恋上。

(9)、向来缘浅,奈何情深,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

(10)、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11)、 (俄)安娜·阿赫玛托娃著,王家新译,花城出版社,2018年。

(12)、第一节精湛诗意的深度开掘:1920年代中后期的雪莱诗歌译介

(13)、Thegravewouldhinderme

(14)、大概就是七月檐角的猫,误闯了十一月初冬的窗头。挠得心底痒痒的。世人将这种情感,称作喜欢。

(15)、我相信,在更高更完善的社会状态下将达到平等……你的忠实的朋友正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全部微薄的资财给这个事业。”在《柯利修姆遗址》、《刺客》中,诗人作为预言家与天才的幻想家,看到了当时还朦胧模糊的未来的萌芽,勾勒出一幅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友爱、和谐的复兴的人类的灿烂固景。

(16)、伟大的诗篇即是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17)、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在此分享一些雪莱比较优美的句子:

(18)、这是雪莱式的“比喻风格”(雪莱语)。在《刺客》中,雪莱以诗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表现的那种澎湃热情,歌颂了一个自由与友爱的王国。

(19)、Uponmyhearttostifleit;

(20)、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我将“雪莱在中国”的研究时间下限从1937年扩展至1966年,涵盖1937—1949年以及1949—1966年这两个中国文学的重要时期。这是2017年至今主要的研究工作,完成的内容主要为本书第五章及第六章第三节。研究课题“雪莱与中国现代文学”于2018年9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因此,有了这本《雪莱在中国(1905—1966)》的出版。

3、雪莱诗集目录

(1)、第三层(8~20节),用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等一连串具象的比喻,概括云雀的欢唱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并解读出云雀鸣音甜美的原因在于永远欢快、永不烦恼、永远充满爱。

(2)、1931年3月生,广西合浦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商法协会理事、中国海洋法学会理事等职。代表著作有《论海洋法中国家间的权利冲突》《海洋法中关于争端的解决程序》《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等,为我国国际法学、海商法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3)、Whom,amightyEnchantressfillingup,

(4)、可以解释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出自《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而里面的“福不唐捐”,后人逐渐写成了“功不唐捐”,也把经文里比较单纯指代的佛教功德的“福”,扩展成了可指代一切奋进努力的“功”。

(5)、你已春色摇曳,我仍一身旧雪。 ——送花的人走了

(6)、第二节生活、婚恋与爱情观:雪莱译介的新视野

(7)、第一节一个浪漫诗人的偶像效应:二三十年代中国诗人对雪莱婚恋的讨论与效仿

(8)、1933年9月生,广西横县人。著名新闻传播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业务、比较新闻学研究,冲破“就新闻写新闻”的传统思维,提倡用多角度、多学科的方法研究新闻写作,建构了新闻写作的方法论。代表著作有《拓展新闻写作研究的思维空间》《中西新闻比较论》《经济新闻范文评析》等,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9)、Onewordistoooftenprofaned

(10)、请跟着供氧委员会,打造一场纸与笔的文字盛宴吧

(11)、1935年8月生,甘肃宁县人,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长期从事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为中国民间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著作有《诗与歌的狂欢节——花儿与花儿会之民俗学研究》《民间歌谣》,主编《西北民俗文献》《中国风俗故事集》,参与高校教材《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等的撰写。

(12)、首先,流沙河的咏物诗《草木篇》(1957),在20世纪50年代诗坛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草木篇》由《白杨》、《藤》、《仙人掌》、《梅》和《毒菌》五首散文诗组成。在诗中流沙河以物喻人,表达了明确的爱憎情感,既歌咏人与草木所共有的美好品质和坚韧意志,又鞭挞了人世间像“藤”与“毒菌”一样令人无比厌憎的人格。如“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零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风暴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白杨》)“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仙人掌》)高大挺拔的白杨象征了坚强不屈的高贵的傲骨与气节,泼辣的仙人掌象征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13)、诗人说过,时光的流逝对人身心的伤害是无穷的“会对你阴沉地低声说:快乐一旦消失,就是痛苦”。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失去的固然珍贵,固然值得人去追悔。但是,它已经成为了过去,就如那冰冷的尸体,只能活在人的记忆里。既然往昔不可追回,那就得潇洒地放下。这样才有空间去追寻新的幸福,新的梦想与希望。快乐的消失,迎来的并不都是痛苦。活在世上,我们走的路就像一个大圆圈,一个事物的消失却是另一个新生体的诞生。所以,快乐的消失可能就是另一个快乐的诞生。

(14)、英诗经典名家名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英汉对照)

(15)、原名吴云森,1929年7月生于上海,安徽歙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清华大学外语系暨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5年获彩虹翻译终身成就奖。代表译著有《雪莱诗选》《狄金森诗选》《雪莱抒情诗全集》《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美国现代诗抄》《中国的战歌》《伊索寓言全集》《雪莱全集》等。

(16)、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17)、Andso,askinsmenmetanight——

(18)、没有一个美貌的女子,有你这样的魅力,听你说话的声音,与水上的音乐无异。

(19)、你,属于我,我,属于你,直到这个世界沉沦毁灭。

(20)、Whenonewhodiedfortruthwaslain

4、雪莱诗集哪个译本最好

(1)、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寒风瑟瑟,万物凋零,给人萧瑟之感。但不要忘了,在冬天之后,就是春天的降临,到那时,阳光明媚,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2)、原名连捷,1920年生,山西介休人,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先后担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等职。他一生清平治学,长期致力于古文字研究、考古发掘及晋国史、古天文学等。代表著作《侯马盟书》,被考古学界评选为当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对于研究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3)、《致云雀》是雪莱于1820年6月写作的一首诗,同年与作者的四幕剧《不受束缚的普罗米修斯》一起出版。书中还收录了雪莱《西风颂》《自由颂》等名作。有关《致云雀》的手稿、初版版本及在它在中国翻译史的详细介绍,已有人进行了比较细密的工作,江枫1997年的《雪莱抒情诗选》也对英文手稿本和初版本做了比对。本文仅比照江枫译文在部编版是否有所差异。

(4)、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校园诗人,大都疯狂过,他们的标准像是戴眼镜、留长发、脸色苍白、瘦弱、神经质、敏感,还有些营养不良,如脖子上再系一块围巾,都直接可以穿越到“4”时期去。

(5)、1931年4月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是国内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他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研究,特别是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人的全面发展、劳动异化等重大理论问题上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论述,为创建新中国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著作有《教育社会学引论》(合编)等。

(6)、YetcertainamIofthespot

(7)、Passesintomyheartandbrain.

(8)、《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斯蒂芬·茨威格著,徐畅译,西苑出版社,1998年。名家写名家,能够不读吗(也许你们已经读过了)。^_^。

(9)、然而,年轻的雪莱,怀着对人生的意义与使命、宇宙的起源、认识的界线与可能性的独到探求,走上了一条叛逆者之路。1810年在给好友霍格的信中,雪莱写道:“人类是平等的。

(10)、人生,这伟大的奇迹,我们叹为观止,只因你如此奇妙无比。

(11)、全诗共计21节,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1~2节),总描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称赞云雀是“欢乐的精灵”。第二层(3~7节),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清晨,云雀沐浴着明光飞行,虽不见形影,却听得见它欢乐的强音,并用三个自然段赞美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

(12)、首先,咏物抒怀,选取富有表现力与意蕴承载力的诗歌意象。如《草木篇》中的“白杨”、“藤”、“仙人掌”、“梅”和“毒菌”五种意象。又如《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蟋蟀”等,古往今来啼叫秋声的蟋蟀,曾被文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在这里借“蟋蟀”这个意象,将台湾同胞的乡愁准确地表达了出来。负载着深厚文化含义的“蟋蟀”,贯穿了历史、现在和未来,真实刻画了海峡彼岸游子深沉的思乡之情。意象虽然为习见的秋虫,但却寄托着邈远的文化深意。其次,流沙河的诗作大多韵律优美,诗歌语言富于音乐美。

(13)、Webrethrenare,”hesaid——

(14)、Icannotgivewhatmencalllove:

(15)、                                                      

(16)、《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2000年。

(17)、有足够时间的人可关注:《里尔克诗全集》(珍藏版全四卷),译者及出版社同上。

(18)、 我记得,1985年10月25日的晚上,潘灵在校报发了首小诗,拿到了3元的稿费,请李军我们几个,到环城西路的烧烤摊吃烧豆腐,消费了74元,一首小诗,请个客居然还有结余,这种事只能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了。

(19)、云南师大校史上,大约只我们班的男生在工棚住过,工棚的位置就在现在的“一一运动”纪念馆,我们在那住了一年,我每晚靠床夜读,都可看到窗外婆娑树影下矗立着的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一年后,我们搬到了对面4栋的2楼,这一层楼,从32号算起,当时几乎就是师大文学交流活动的中心。32号住了现在的县长诗人周曙光(笔名川夫)、诗人李全福、云南知名美食家李军(现为《都市时报》资深报人李梦泽)。33号,住了今天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昭通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杨昭。34号,住了后来云南的第一个文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前院长胡彦教授。35号宿舍最里面的上床,卧藏着今天云南著名小说家胡性能。我住的是36号宿舍,当年,很多省内外的校园诗人都来找我们玩过。

(20)、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凌空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