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完整版(精选摘抄90句)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

1、老子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翻译

(1)、这里所指的两者,是“始”和“母”。同出于哪里呢?同出自于玄。名字不同,因为它们的表现形态不一样。在开头叫做“始”,在终末叫做“母”。玄,是形容看不见、也听不到的,没有实体存在,不能够被人们觉察的事物,是“始”和“母”共同的本源。因为玄的这种性质,所以我们无法感知也就无法命名,所以不能管它们都叫做玄,而这里老子说都叫做玄,是因为无法感知才姑且这样命名的。因为无法感知而都叫做玄,所以就不能说它们是性质完全相同的玄。如果说它们都是一种玄,就与它们无法感知的性质相矛盾,就错得离谱了。所以说玄之又玄。所有的构成事物的微小物质都是从玄而来,所以说玄是众妙之门。

(2)、有与无本就是相依相形的,天志、天意的有无也是这样。只不过老子在这里将天地和“道”进行了一个分割,“天地之间”说明此处的“天地”即真实存在的天地,而“道”则退到了幕后,是支撑天地的规律,或是产生天地的本源。天虽然没有善恶、美丑之心,但它依然是有规律的,这就是支配着万物的“道”。而在孔墨等人言论中的“天”则与“道”合而为可以说天就是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即与“顺道可生可贵,逆道可败可亡”是同样的意思。对于“天地不位.”这句话,荀子的“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更加接近。在天道有无这个点上,各个思想家虽然表述各异,对“天”与“道”的关系及其各自内涵也有不同的观点,但在人要“依道而行,顺天而行”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3)、三十辐①,共一毂(gǔ)②,当其无,有车之用。埏(yàn)埴(zhì)以为器③,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④,当其无⑤,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5)、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6)、老子的“道”是两千年来中国传统哲学、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

(7)、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8)、我独昏昏(惟独我们得道之士仿佛昏昏沉沉)。

(9)、它们之间的转化是随机进行的,还是有规律可循?

(10)、所以,唯有不执著于今生享乐的,比那些过份看重今生的人更高明。

(11)、所以圣人不必经历便知道,不必看见就明白,不靠努力而成就。

(12)、②毂(gǔ):即车轮中心穿车轴的圆木.北方叫它“车头”。

(13)、天地之间,不正像橐龠(冶炼炉上带皮囊的鼓风吹火器)吗?

(14)、大道的可敬和恩德的可贵,在于他不是情动一时、令出一时,乃是自然而然、永恒如此。

(15)、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圣的物。

(16)、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表现为对母体的依恋,而天地,印大自然就是人类整体的母体。司马江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道:“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这种本性在人类精神需求上,就表现为向往自然,依赖自然的强烈原望。可借现在的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失去了太多的东西一一无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之上。城巾的喧器、工业的污染、生态的恶化、都市中巨大的精神压力,都要求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定位人在世间万物中的地位。人类只有依照天地大道行事,遵从自然规律,才能让社会持续发展,越来越繁荣,即“绵绵若存,用之不動”,这也是老子在两下多年前就已经告诉人们的道理。

(17)、(2)「歙」,音「吸」,纳气入内。「歙歙焉」,有灵气运行、并非人意之状。

(18)、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贵福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20)、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的,人民近而赞美他)。

2、老子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完整版

(1)、能识透别人,算有智慧;能识透自己,才有光明。

(2)、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做"希";摸索而不可得,叫做"微"。"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议,难究其竟,所以它们混而为一。在他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不再有黑暗。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啊,又复归于空虚无物。他是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形象的形象,叫做恍惚。迎面看不见他的先头,追踪抓不著他的尾迹。

(3)、(对应通行本第十六章)注:不着空有,至恒常道,守中道(不执两端分别),则笃定。宇宙万物周而复始地空运作。天道昭昭,小归于业果,终究归于大道。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5)、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6)、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候万里,归计恐迟暮。

(8)、一提起道,我们不免会在头脑中想象它的模样,然而我们的想象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真正的道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但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所谓“大道无形”。我们凭主观想象臆造出的道的样子,不是真正的道,只能称为名。“名”这个概念也是不能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形容的,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比想象的局限性更大。如果用语言文字来描述道,只能与道背道而驰。既不能用语言又不能用文字来描述道,那如何才能认识道呢?鉴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及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通过抽象的概念,即“无”和“有”这两个名来一窥道的真正面目。所谓无,是指天地生成以前的混沌状态,说明天地是从无中生出来的。所谓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它代表一种正在孕育万物的状态,是万物的生母,即万物是从有中孕育生产出来的。

(9)、“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冲,通“蛊”,虚的意思。把道比喻为一只肚内空虚的容器,是对其神迷信、不可触摸性和无限作用的最直观和最形象的譬喻。道的境界是心灵的世界,它的空虚,是相对于自我世界而言,是不为人的外观所感觉到的。渊,形容道境深远,找不到边际。道的境界是虚幻的,但它虚而有物,它的无穷妙用对于得道之士来说,是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心灵在道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是最快乐的,也最能满足人的天性。在浩瀚无际的道境之中,蕴藏着天地万物的本原。

(10)、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上天的道,总是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应答自如,在不期然时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飘渺的大网,稀疏得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12)、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13)、老子不是告诉人们做缩头乌龟,而是告诉人们万物皆依道而行,圣贤不值得仰慕,光芒不值得炫耀,要收敛含蓄,谦虚圆润,不管有多大才能不可唯我独尊。

(14)、《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15)、竭智尽物以为器,而器之用常在无有。非有,则无无以致其用;非无,则有无以施其利。是以圣人常无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徼。知两者之为一而不可分,则至矣。

(16)、这里所指的两者,是“始”和“母”。同出于哪里呢?同出自于玄。名字不同,因为它们的表现形态不一样。在开头叫做“始”,在终末叫做“母”。玄,是形容看不见、也听不到的,没有实体存在,不能够被人们觉察的事物,是“始”和“母”共同的本源。因为玄的这种性质,所以我们无法感知也就无法命名,所以不能管它们都叫做玄,而这里老子说都叫做玄,是因为无法感知才姑且这样命名的。因为无法感知而都叫做玄,所以就不能说它们是性质完全相同的玄。如果说它们都是一种玄,就与它们无法感知的性质相矛盾,就错得离谱了。所以说玄之又玄。所有的构成事物的微小物质都是从玄而来,所以说玄是众妙之门。

(17)、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

(18)、大国不过是想要兼容并蓄更多的人,小国不过是想要进入大国之中来做事。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能各自得到他们所想要的结果,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大国应该永远保持谦虚卑下的态度,而不能恃强大而自傲。

(19)、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20)、所以,知道满足,便不受困辱;知道停止,才能免除危险,可以得享长久的生命。

3、老子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李耳

(1)、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3)、世间是这样:有占先前行的,就有尾追不舍的;有哈暖气的,就有吹冷风的;有促其强盛的,就有令其衰弱的;有承载的,就有颠覆的。

(4)、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无知无欲是很难接受的,信息的专制、消息的封锁都是一种退步的表现。但在两千年前,战火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无知无欲、与世无争的生活确是很多民众可望而不可求的梦想。《列子,黄帝》篇就提出了一个理想中的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拿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距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碳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可见当时的人认为痛苦来源于“知”,若能无知,则可无天伤、无爱憎、无畏忌。《庄子》也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6)、总是从“有”(太极)的角度,以体察“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

(7)、当其无有室之用(因为中间有空居室才有光明)。

(8)、草木活著得时候,枝叶是柔脆的,一死就枯槁了。

(9)、           因此圣人无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不勉强作为也不会遭受损失。

(10)、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1)、此三者以为文不足(仅此三者作为法则是远远不够的),

(12)、《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13)、战胜自己有着多种形式,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需要战胜的东西各不相同。金庸小说中的主角都在各自的成长中成为了强者,他们都是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尽管他们有着战胜自我的相同特性,但他们战胜自身方式却大相径庭。张无忌战胜的是身上无法治愈的寒毒,令狐冲战胜的是体内无法驯服的异种真气,郭靖战胜的是自己愚钝的天资,而杨过战胜的是自己的邪念。这几位后来成为当世大侠的人并不是通过战胜他人而成为了强者,他们通过战胜自身的某些弱点而使得身心强劲,从而无法被他人所战胜。因此我们说,战胜自己才是成为强者的必由之路,即自胜者强。

(14)、“玄牝之门”、“天地根”,都用来说明“道”为产生天地万物的始源。“玄牝”一股都被解释为母体生产之门,也有观点认为“玄”即天,“牝”即地,《易经》中即有“天地玄黄”、“牝巧地类”之说。故而“玄牝之门”和“天地根”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15)、到此,我们为人生黄金发展阶段的途中加油就已经完成。此次加油以了解为特征,通过“知人”、“自知”、“胜人”,“自胜”和“知足”而获得“智”、“明”、“有力”、“强”和“富”。而所有这些通过了解所获的东西都将成为从现在开始的几年将要发生的阶跃式发展所需的燃料。如果我们只考虑加油,人们旅途休整的这一章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是仅仅加了油还不能达到此次休整的目的,就如同一级方程式赛车进入维修站一样,除了加油外还要更换轮胎、清理散热器上的杂物、更换损坏的部件等等。在此处,人生成长黄金阶段的中途加油站是人生快速发展期的中途维护,在这里需要加油和维修,但时间又不能太长,因此很像一级方程式中的维修站。类比于维护赛车,人生旅程的维护就在此时提出了两个值得注意的事项需要提前有心理准备。

(16)、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17)、天子没有按正道去做,天下走正道的人也会变为追求奇变的人,善良的人也能变为妖孽。人们处在迷惑之中,时间本来就已经很久了。因此,圣人保持自我的方正,却不按唯一的标准去要求众人;保持自我的清廉寡欲,却不割裂伤害众人;保持自我的率直,却不随意做事;保持自我的明察,却不炫耀自我。

(18)、世界有一个开始,那开始的,就是世界的母亲。既晓得有一位母亲,就知道我们是儿子。既知道我们是儿子,就应当回归守候母亲。若能这样,纵然身体消失,依旧安然无恙。

(19)、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2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4、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解释

(1)、人们所厌恶的,不就是孤、寡、不善吗?王公却用这些字眼儿自称。

(2)、②音声:古代音和声是有区别的。单调的、无节奏的叫“声”,复杂的、有节奏的叫“音”。

(3)、怎样满足自己的欲望(包括满足的比例、节奏等等)才是对自身发展最有利的?

(4)、空虚是永恒存在的,这叫做深奥的母性。深奥的母性。是天地的根源。它连绵不断地存在着,其作用无穷无尽。

(5)、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6)、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

(7)、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8)、(1)古时借债,刻在一块板上,劈开,债主存左边,债人存右边;此为「司契」。「司彻」则是贵族按成征收税租。

(9)、凡过去的有或知都属阴一去不反了。定格在过去长死之化道也。

(10)、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

(12)、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著辎重。虽有荣华壮观,他却安然超脱。然而有的大国君主,只重自身,轻慢天下,以致灭亡。

(13)、持守此道的人,是不会自满自溢的。唯有不自满自溢,才能在凋敝死亡中成为新人。

(14)、老子提出了“谷神”的概念,用“谷”来象征其形状,说明它广大而虚无;用“神”来摹其变化,阐述它变幻无穷。他用“玄牝之门”来比喻“道”,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天地万物“生产”于道的画面。

(15)、(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16)、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17)、我什么知道应该如此呢?根据我今日所见的情况。现在的天下充满着忌讳,有太多的教条,但是百姓却更加贫穷;百姓有太多的权谋计较,国家政治却更加昏暗;人们有太多的技能智巧,离奇古怪的东西却越来越多;法律命令越来越清楚,盗贼却照样非常众多。

(18)、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

(19)、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20)、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老子 道德经 全文

(1)、“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湛,深沉、幽隐,指道隐而不显。“似或存”指似幻而实真,似无而实存。老子认为,道幽隐深沉,不可捉摸,看上去虚无却又真实存在。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他没有从正面作出回答,而是说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的。

(2)、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3)、一定要让人心有所归属才行,就是:认识生命的本根,持定存在的本原。使自我越来越少,使欲望越来越淡。拒绝人间的学问,保持无忧无虑的心。

(4)、“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5)、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寡统众也。木、埴、壁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为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

(7)、”廷理不得已判了那个人的罪。楚王听说了,来不及穿上鞋就跑去子文家中,说:“我年纪小,执法官员安排错了人,让你委屈了。”因此罢黜了廷理,而且抬高子文的地位,让他管理内政。国家的老百姓听说了之后,说:“令尹这样公正,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行为源于意识,意识源于信仰。你心中坚守什么样的大道,决定了你将会做什么样的事情,也决定了你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正确的“道”铸就伟大的人格,错误的“道”则导致错误的人生追求。信仰和坚持中华古今美德,吸取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伟大智慧成果,战胜偏执和无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这也许是《道德经》能提供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了。

(8)、玄妙之中又暗藏无上玄妙,此乃一切微妙智慧的本源(母体)。

(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0)、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