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比方是不是修辞(精选摘抄142句)


打比方是修辞手法吗

1、打比方是修辞手法吗

(1)、(2)只问不答(答案一般在下文中,或不须回答)。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复习微课)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单元复习视频

(4)、B、此时的南国,椰风飘香,海鸥低翔,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

(5)、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6)、设问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设问都是有问有答的。比如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再如:这是一种什么作风?这就是官僚主义作风。

(7)、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8)、这两个人写的诗真有天壤之别。一个是想象丰富,比喻奇妙,一个是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9)、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10)、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11)、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12)、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打比方,是与甲事物有相似特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13)、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14)、音序查字法 | 部首查字法 |数笔画查字法

(15)、比拟是喻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是保留喻体的特征,让它直接加在本体上。使本体具有了人或物的某种特征或情态:从形式上来看是——本体N(名词)+V(动词)或adj(形容词);而比喻的形式一定是——本体N(名词)+比喻词+喻体N(名词)。注: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实际上是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实质相同。

(16)、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17)、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18)、打比方的作用:使文章更具体、准确、生动、形象。

(19)、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20)、选出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2、打比方是不是修辞

(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2)、缩喻语言简练,结构紧凑,生动形象,是古汉语的宝贵遗产。

(3)、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5)、比喻;把不熟悉的东西转换成不熟悉的东西(列:“除数除以被除数等于商”为6/3=2)

(6)、这里把石拱桥比作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7)、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8)、A、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大家猜测不已。

(9)、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10)、(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1)、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12)、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毛泽东《反对d八股》)

(13)、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14)、改为设问句:                   

(15)、⑤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

(16)、(第四种)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17)、1.选出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正确判断的一项:(  )

(18)、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19)、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就像粒粒散落的珍珠,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20)、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3、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意思

(1)、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2)、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3)、恰当的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更形象、更生动。

(4)、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5)、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6)、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茶花赋》)

(7)、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      )

(8)、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谚语)

(9)、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的核心。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共同的关键问题。很多比方,看似巧妙,实际上是错误的。比如说,关于经济发展中的泡沫,曾经有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它就像喝啤酒时的泡沫,有了泡沫喝起来才有味道,这不是一个好的比方。啤酒有泡沫才好喝,但经济发展有泡沫永远都是不好的。再是同一位经济学家,在别人问到他对经济发展的看法时说,经济发展就像骑自行车,太快了会摔跤,太慢了会倒,所以要不快不慢,这是个比较好的比方。因为经济增长太慢,社会问题就容易累积爆发出来。经济增长太快,就容易产生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10)、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11)、(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1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13)、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14)、“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5)、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16)、⑥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艾青《在浪尖上》)

(17)、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18)、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19)、(第二种)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20)、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4、打比方是修辞手法吗为什么

(1)、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①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4)、作用:排比句可以加强语气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5)、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6)、3 比喻是比较书面的用语,而打比方则更倾向于口头用语。

(7)、6)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8)、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9)、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10)、(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

(11)、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2)、④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13)、打比方是向别人——尤其是外行,解释一个问题的良好方法。很多学者和管理专家都愿意采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明一个问题。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如何打比方,以及如何才能准确地打比方。

(14)、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15)、(第四种)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16)、(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17)、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18)、(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

(19)、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0)、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5、怎样区分比喻和打比方

(1)、进行说明或讲道理时,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2)、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3)、(2)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例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5)、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

(6)、D.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7)、⑨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8)、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9)、(1)句法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10)、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11)、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12)、(第三种)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13)、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类。

(14)、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15)、(复习微课)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单元复习视频

(16)、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17)、打比方是有举例子的意思,它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18)、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基本以3部分为主。

(19)、这个修辞小学里不常见,所以,不少人不知道,但也是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反复就是出于表达需要,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者句子。如: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个句子就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再如,朱自清的《春》的句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0)、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

(1)、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2)、3)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色、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中频频点头。

(3)、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4)、‍‍‍2019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5)、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6)、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风要是换成雨就不能推风筝,风筝换成汽车,也不会这么怕水弄湿,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太阳有很强的光和热,强光刺得风筝睁不开眼;热气又像火一样烫得风筝受不了。假如写月亮和星星也有这样的光和热,就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属性了。文中的月亮,身子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就像个弯钩;星星闪亮着眼睛……

(7)、 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8)、5)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9)、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辉映几个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火焰,有时像一张五光十色的巨大银幕;有的色彩纷纭,变幻无穷;有的仅呈银白色,犹如棉絮、白云,凝固不变;有的异常光亮、掩去星月的光辉;有的又十分清淡,恍若一束青丝;有的结构单状如一弯弧光,呈现淡绿、微红的色调;有的犹如彩绸或缎带抛向天空,上下飞舞、翻动;有的软如纱巾,随风飘动,呈现出紫色、深红的色彩;有时极光出现在地平线上,犹如晨光曙色;有时极光如山茶吐艳,一片火红;有时极光密聚一起,犹如窗帘慢帐;有时它又射出许多光束,宛如孔雀开屏,蝶翼飞舞。(「极光」是本体,「彩带」「火焰」「银幕」「青丝」等都是它的喻体,属于一个本体可以带多个喻体的类型。)

(10)、2)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11)、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12)、(第五种)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4)则是贬低、鄙视本体。例如:

(13)、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14)、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全是勤奋努力嘛。(      )

(15)、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16)、④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17)、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18)、1~6年级易错笔顺动画演示,孩子一看就会!(附笔画笔顺易错字集锦,赶快收藏!)

(19)、(第四种)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20)、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本体)成了喧腾的大海(喻体)。(袁鹰《十月长安街》

(2)、⑥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3)、为下文空缺处选择合适内容填充,最佳的句子是:(   )

(4)、这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了。比喻又叫打比方,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比喻句中,漓江的水,是本体,翡翠是喻体,比喻词是“仿佛”。

(5)、反问其实是不需要问,就是肯定的意思,只不过是为了加强语气。反问只问不答,因为不需要答。比如,我们小学生,难道不应该搞好学习吗?就是应该搞好学习。再比如:难道我们可以浪费时间吗?就是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6)、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 | 顿号、分号 

(7)、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其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如同”等。

(8)、1)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9)、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喻体)。(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10)、63大类修辞手法分别是:比喻,白描,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11)、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12)、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13)、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14)、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15)、偏正式缩喻。即本体与喻体组成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形式上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黄金季节”就是两个名词直接连在一起,前者修饰后者,而修饰语是比喻性质的,只是没有用“像、似的”之类的比喻词罢了。

(16)、打比方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

(17)、D、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人类的语言》)(比喻。生动地说明了“语言”没什么了不起。)

(18)、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19)、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20)、作用:使句子音韵和谐,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1)、还记得小时候读的音序表吗?音序表字母正确发音

(2)、打比方是向别人——尤其是外行,解释一个问题的良好方法。很多学者和管理专家都愿意采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明一个问题。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如何打比方,以及如何才能准确地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