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之以恒平日积累的名人例子(精选摘抄86句)


持之以恒注重平日积累的名人故事

1、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

(1)、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受教於海顿门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学了有十年之久。

(2)、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大怒,从梁上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而曾国藩便是凭着勤奋和坚忍的毅力成为一代宗师。

(3)、过了一年,乐羊子回来了。妻子问他回来的缘故。乐羊子说:“只是出门久了,想家,没别的事情。”

(4)、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节,诗人构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切的同情和关切。二是语言凝练。《断章》一诗只有四行,三十四个字,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风雨吟》中“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卷”和“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地冲过来的动态。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月夜》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有散文之美。

(5)、“在家里,我们会给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她轻松无压力的学习。”佳妮的母亲告诉记者。佳妮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平时比较喜欢打篮球,还是学校篮球队的后卫。舞蹈一直在坚持,古筝考到了10级,孩子很听话,从小就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6)、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7)、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晋公子重耳不得不仓皇走上了漫漫逃亡路。为了躲避晋惠公派来的刺客,重耳一行人已在这人烟稀少的区域奔波了好些天。但是因为撤离得较为突然,携带的物资并不充裕。路究竟在何方?众人心里打着鼓。

(8)、老婆婆一边磨一边回答。“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秀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

(9)、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10)、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11)、程门立雪的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讲的是宋代有个叫杨时的学生,他在拜访老师时,发现老师正在午睡,于是他安安静静地等待老师醒来。这个故事不仅是一个尊师重道的故事,还表现了一个人求学时就需要拥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与坚定的心性。

(12)、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来督促自己努力攻读。

(13)、很多时候,孩子认为自己能够取得不错的分数,但是成绩下来后往往会傻眼,真实成绩和自己估算的成绩相差太多了!

(14)、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0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

(15)、    除了课堂教学中的细节研究,各项工作都讲究细节之美。2006年余老师主持的荆州中考命题工作在命题前就拟定了《荆州市2006年中考命题、审读与核对的要求》,校稿不下十遍,最后一遍一定要进行“朗读校对”。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余老师交给编辑的文章为何一个错字都没有的原因了。

(16)、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17)、十二年后,重耳的弟弟夷吾以割让河东五城为条件得到秦的帮助回国继位,史称晋惠公。他施政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来杀重耳。此时在狄国已娶妻生子,又不得不抛妻弃子又一次启程。这一次,他们决定前往桓公执政的齐国寻求帮助。

(18)、上下文意脉基本贯通,人称、语气等基本一致,情节发展、说明介绍、论述推进基本上合乎逻辑,过渡和详略基本得当。

(19)、“天才等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话出自于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之口。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失败了几百次,但他没有放弃,依然坚持实验,最后成功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耐用碳丝灯泡,并且促进了电力的应用,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维也纳。此次华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为了报答,贝多芬日后写出了钢琴奏鸣曲作品五十三献给了华德斯坦。

2、关于持之以恒平日积累的名人例子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好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一样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因此,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最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2)、勉强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依照相应的体裁进行选择,确定适合的扩写点,扩写内容的针对性较弱。

(3)、夜已深,一轮金黄圆月高挂,在这深邃静谧不着边际的夜空中繁星点点,重耳已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停下慌乱的脚步来看看这美景了,秋容如拭,微风吹拂,吹起了公子的长衫,夜空中这单薄的背影,在这旷野中如一株幼小的树苗随时倒下,望着远方,无法眺望何处是尽头,也不知该何去何从……

(4)、(4)修改后,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内展示。

(5)、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着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不知用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笔头,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6)、王献之从此苦练基本功,真的写完了七口大缸里的水,终于成为与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

(7)、袁枚十分注重积累语言 , 他许多的好词佳句都是从村夫僧人那里得到的。有一次,在二月梅花盛开的时节,站在梅树下的一个村夫很高兴地对袁枚说:“你看,梅树有了一身花了!”袁枚听了,心想:“这不是诗吗?”他便默默地记下,久久咀嚼,后来就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

(8)、竺可桢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学识渊博,在气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许多研究都有重大创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竺可桢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9)、    余老师纵橫大江南北,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堂无不涉足,他用细节美化人生。一道题,一张试卷,一节公开课,一次教研活动,都讲究细节之美,之精。这恐怕就是我们难得其神的原因之二吧!

(10)、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6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11)、这群受辱的人惶惶如丧家之犬,被逼无奈来到了五鹿,此时的他们已是饥肠辘辘、奄奄一息。见田间有一位老农正在耕作,重耳已然不顾自己一直以来所看重的尊贵身份,微屈身子上前去,想从那位老农那求得一些食粮,语气虽诚恳,却终究少不了一丝傲气。

(12)、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

(13)、成功绝不是“三天打鱼”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两天晒网”中的半途而废和信誓旦旦的空洞口号,而是平日里点滴的积累,是艰难中不断地奋进。古今中外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做事情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14)、明确:示例在扩写时,补充了论据,运用正反两个事例进一步论证了“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的观点,说服力更强。扩写议论性文章时,应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15)、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16)、故事感悟: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会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17)、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18)、此后,他一直在想:焊接剂能否少一些呢?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点儿成本?

(19)、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縆(gēng)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

(20)、如果爱迪生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那么他就不可能发明出灯泡,也就不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如果他在失败了几十次时就放弃了,那么人们现在可能还在用煤油灯,爱迪生也就不会成为“发明大王”。由此可见,坚持不仅对个人成功有帮助,而且对他人生活也有好处。

3、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的事实论据

(1)、→举例论证,列举海伦·凯勒、陈景润、爱迪生的例子证明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2)、2017温岭市中小学读书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3)、“常言道:闺女是爹妈的贴心小棉袄。这话用在苏函身上,太贴切不过了!!”,谈到苏函,妈妈满脸幸福。

(4)、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5)、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他提倡以人为本。他创立了当时一个非常著名的学派——墨家学派。

(6)、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7)、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同时他对天文地理也颇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他被派往蜀地,也就是四川当郡守。

(8)、也行,这项工作如果是别人来做,要不就会很快跳槽,要不就可能一直做到老死在机器旁边。细心的洛克菲勒却因这项工作成了大富翁。

(9)、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10)、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说明道理。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也是议论文的第一个要求。

(11)、重耳听罢,猛力挥手向下一劈:“走,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13)、    “板块式”教学思路不是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不讲什么“套路”,它是一种策划、安排课堂教学进程与层次的理念与要求,一种处理教材的方式。学不得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材研读的能力不够,难以从课文中提炼出丰富的教学资源,于是在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时就会有捉襟见肘之感。 

(14)、鲁迅的文学修养是出众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刻苦的精神,有恒心。

(15)、    而教学细节的研究就是“诗意手法”的细化、深化、具体化。诸如巧妙导入、生动收束、选点精读、美点寻踪、长文短教、短文巧教、双篇比读、一文多用、课中集美、变文为诗、课文作文、联读扩展、穿插引进、生动演读、智能练习等,都是可以常用常新的角度精致的教学形式。这里有创新的形式,有优雅的活动,有知识与文学的韵味,有生动和谐的诗意。

(16)、   小组2:要想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除了有事实论据还需要道理论据来支撑。这样有理有据,文章的观点才能被大众所接受。

(17)、一个农夫,还有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正坐在石凳上吃饭。饭香飘散开来,深深地刺激着每个人,所有人的肚子齐声轰鸣,这响声令这些贵族子弟面露羞赧之色。

(18)、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写了下面这句话。回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19)、坚持是一种自信,坚持是一种自我修养!坚持是飞向幸福的翅膀!

(20)、重耳何时受过这样的羞辱?脸上一阵儿红一阵儿白。他一把从车夫手中抢过鞭子,高高举起,要将眼前的农夫暴揍一顿,顺便发泄一下这么多天一直积压在心中的郁闷。

4、持之以恒注重平日积累的名人故事反例

(1)、转过一座小土丘,一座城池突然映入眼帘。“前方肯定是卫国!公子,我们有希望了!”走在前面的随从欢呼着向重耳奔来。

(2)、(2)扩写做到重点突出,找扩写点。议论文要紧扣核心要素展开扩写,补充恰当的事例,不能偷换概念。

(3)、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4)、但是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5)、洛克菲勒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上亿美元的利润。这也站他后来终于成了美国著名的石油巨头。

(6)、对待学习,孩子认真踏实,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从不放过一道错题。老师就像是她的好朋友,有问题她会大胆及时问,从不拘束,所以老师也非常喜欢她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7)、在此过程中,我明白,即使远方是永远的远方,你若奋斗,仍能获得一样东西——美丽。

(8)、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9)、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很不实用。因此,爱迪生就暗下决心:“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10)、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经过了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此人们又拥有一轮太阳,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夜物制约了。

(11)、战国时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

(12)、    看到这些,我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心动,立即行动吧!关于“立即”,余老师在短文写道:

(13)、   任务:仔细阅读下列事例,你认为下列哪个事例适合作本观点的论据?并说明理由。

(14)、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5)、现在我已下定决心,为自己在学习上定下目标。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困难和挫折,甚至打击。但我一定会成功的,不过这儿有个前提:只要我坚持下去。

(16)、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一个人要干成一件事,最忌半途而废,最需坚定不移;最忌遇难则退,最需坚韧不拔。明初文学家宋濂为了学习知识,坚持去百里之外向前辈请教,这才成了著名的大学士。如果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可能成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年轻时底定江南、雄姿英发,但在位日久而锐气渐消、惰气益长。晚年沉迷佛法、怠于政事,终致身死国灭,徒自感叹:“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如果萧衍能持之以恒做个明主,梁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17)、“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为成功而拼搏,就像奔向一个遥远的目标,道路是崎岖而漫长的,路上更是隐伏着各种险阻。物欲的诱惑,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抗得住吗?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得住吗?一些人退却了,只得半途而废;一些人气馁了,只得前功尽弃;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只有持之以恒的人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最终沐浴到胜利的光辉,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18)、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19)、围绕原材料的中心,找准扩写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写作前可列好提纲。

(20)、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1981年玛利亚·莫利奈尔逝世,马尔克斯在为其写的悼文中说道:“她凭一已之力,独自在家写出了卡斯蒂利亚语中最完整、最实用也最有趣的词典。”(引用马尔克斯写的悼文增强了说服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莫利奈尔每日在沉重的工作之余仍坚持着对词典的编写工作,那些几乎塞满了每一个柜子的词条卡片,成了灰暗的天空之下她仰头便得以望见的漫天星光。而在她本人被岁月遗忘时,她的词典仍在为她记忆并述说着词语的意义。(补充莫利奈尔的事例论证“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如果不是莫利奈尔在那漫长苦闷的、被放逐的岁月中无言的坚持,《西班牙语用法词典》或许便会成为语言学历史之中一处空旷的沉默。(用假设分析法揭示了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5、持之以恒注重平日积累的名人故事杰克伦敦

(1)、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

(2)、   读报积累有70个文件夹。单“人物"这个文件夹中就有古今中外400多位名人的事迹或故事;

(3)、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水滴石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在讲述着同样耳熟能详的道理: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引用名言和俗语有力地证明了观点)而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如此方能实现心中的愿景。(联系实际,指出持之以恒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过渡:怎样才能更好地扩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5)、泰戈尔告诉我们:天空上没有翅膀飞过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怀念的是翅膀飞过的痕迹。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而平时的奋斗也给了我闪光的机会。

(6)、老师给苏轼讲解以后问苏轼:“你为什么对这些贤人很感兴趣呀?”苏轼回答:“古人云,见贤思齐。我弄清楚了这些贤人的事迹后,便于向他们学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