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心十句口诀(精选摘抄87句)


儒家最高境界的一句话

1、道家一句禅语道尽人生

(1)、道家是追求超世、讲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冷眼看破。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想得开”。

(2)、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够了,经得多了,悟得深了,终于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白了万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

(3)、孔子说:“人要不懂得礼,就没有安身立足之地”。

(4)、有些人,会为了利己而主动去思考和做事,虽然未必不道德,却必定是功利的,而且很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5)、命也就是时,这是一个人的时间坐标,这个坐标你可以去选择吗?

(6)、有的人坚持着“矢志不渝”的思想,守着最初的道路不放。如果你坚信这条路是正确的,可以去坚持;如果从实际出发认为有困难,就应当毫不犹豫地退回来,另走别的路。

(7)、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8)、人生无常,难免会有时顺境,有时逆境,我们要学会转逆境为顺境。压抑的时侯,换个环境呼吸;困惑的时候,换个角度思考;走不通的时候,路旁边还有路;无需解释时,沉默是金。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自《论语》

(10)、我认为作者说得非常简洁明了,又深刻透彻,人生并非只有一处风景如画,别处风景也许更加迷人不是吗?

(11)、(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12)、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径所在。

(13)、(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4)、(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15)、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16)、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17)、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自《论语》

(18)、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19)、心中装满着自我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20)、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谅解,谁来人间还不收获几块伤痕,多少纠结,到最后不外是一场幽默,多少纠缠,到头来不过是一场哑然失笑,回首一片烟波,抬头一片晴空,恰好似心头路窄,天地路宽。

2、道家修心十句口诀

(1)、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2)、生会走向灭,繁华会变成寂寞,那些以前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其应有的结局,人间只是无常,没有一定。

(3)、(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子贡问怎么对待朋友。孔子就说,朋友有错误的地方,应该真诚中肯的劝告和引导,如果他不听就算了,不要再劝了,否则就会自取其辱,遭到朋友的怨恨。

(5)、有些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者社会的风俗习惯,而对所做的事并不明白或者不太明白。这种“自然”并非道家那个自然,而是指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就是这种人。

(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自《论语》

(7)、能够拯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不必纠结于外界的评判,不必掉进他人的眼神,不必为了讨好这个世界而扭曲了自己。

(8)、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自《论语》

(10)、把天和人的心性联系起来,主张“尽心”而“知性”,“知性”而“知天”,以人性为中介将天和人沟通和统一起来。

(11)、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普普通通,没有光环,想要什么,就得凭自己的努力去拿,遇到事情,就得靠自己生生地硬扛,大人的世界里,没有谁比谁轻松。

(12)、综上: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这也正是南怀瑾所说的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13)、二自己坚定要走下去的路,做成的事,不妨迁就一下,这不叫妥协,而叫做生活。除此之外,对于其它种种,你不甩我,我也不甩你。这就叫性格。

(14)、主张寓天道于人道之中,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

(15)、这句话非常生动地描述了君子和小人对待人的风格。帮君子做事,做事容易取悦他难。若想用不正当的方法取悦他,比如送礼、请客等,他肯定不会高兴。

(16)、朋友的价值,最重要的一面就是“规过劝善”,有错误相互提醒纠正,互相勉励,但是劝善也要有一定限度,要适合而止,不能过犹不及。

(17)、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

(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自《论语》

(19)、10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好光埋怨自我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20)、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说的是历经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一个重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

3、儒家最高境界的一句话表示不管什么事都开心

(1)、当你对自我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貌你会很痛苦。

(3)、(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4)、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5)、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6)、出处:《礼记·大学》——先秦至西汉·七十子后学

(7)、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8)、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9)、小人相反,给小人做事很难,但是取悦他很容易,只要摸清他的喜好就可以了,即使用不正当的方法,吃喝行贿送礼,他也会很高兴。当他任用别人的时候,他就会求全责备,因为小人的作风就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

(10)、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经》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11)、(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2)、人之最初,比如年少之时,心思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

(13)、有的人,已经超越了自身,而开始考虑利人,譬如为了道义、公益、众生福祉而去做事。他们的眼界已经超越自身而投向了世间,胸中气象和站立高度已经抵达精神层次。

(14)、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春秋·孔丘《论语·里仁》

(1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6)、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

(17)、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

(18)、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

(19)、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20)、司马迁曾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以说把我们心中不太敢说的话给说出来了,由于我们古人只讲究立功、立德和立言三不巧,很少言利,所以我们对拿得起好像有些扭捏,聪明人对于物质的追求通常也只是去做不会说。

4、孔子经典名句100句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自《论语》

(2)、孔子说:“对千里马来说,不要称赞它的气力,应该称赞它的品质“。

(3)、(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4)、北京信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便以传承中华文化为最高使命,致力于“传播国学智慧,承载孝道文明”,实现文化报国之宗旨,“家文化”则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它牵动着家族的事业、子女的传承和女人经营家庭的智慧,它是所有人事业兴旺、妻贤子孝、健康幸福最本源的智慧。

(5)、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6)、(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7)、(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二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看开一些,看透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把握住自己的心,让心境清净,洁白,安静。——放下不等于放弃,执着不等于坚持。

(9)、(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10)、(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11)、有的人,已经超越了自身,而开始考虑利人,譬如为了道义、公益、众生福祉而去做事。他们的眼界已经超越自身而投向了世间,胸中气象和站立高度已经抵达精神层次。

(12)、道家是追求超世、讲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冷眼看破。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想得开”。

(13)、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

(14)、看不见的人心,最危险;读不透的情义最伤情;人的心灵像玻璃,碎了就碎了,再黏也有痕迹;人的感情就像牙齿,掉了就没有了,再装也是假的;人与人,一旦失去信任,再多的弥补也找不回原来的感觉。

(15)、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躇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16)、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过越大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7)、1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18)、士人不可以不弘大而坚毅,因为他们需要肩负七重大的事情,而且道路还很遥远。

(19)、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5、儒家最高境界的一句话是什么

(1)、(《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自《论语》

(3)、(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1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5)、当一个人的视野放到了整个天地宇宙,目光投向了万物根本,他就抵达了天人合一。这时他就已经不需要动脑子了,因为天地宇宙就是他的脑子,已经事事洞明,就像电脑连接到了互联网。这种境界,正是道家境界。

(6)、(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7)、做人王阳明、做事曾国藩:一心不动,大巧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