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三年级(精选摘抄126句)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

1、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六年级

(1)、杭州的西湖美景也随之变的活跃起来了。各种各样的,姿态万千的花朵,争先恐后地开放着,展现出自己那美丽的一面,又似正在开展"百花会",评比出谁是百花之王呢。玫瑰小姐第一个展现自己的英姿,只见她慢慢展开,像是在跳着优美的舞姿,接着全场都一一展示了

(2)、空濛(méng):细雨迷濛的样子。濛(méng),也作“蒙”。

(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4)、岳鄂王墓(元)赵子昂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5)、为了进一步表达出筝声的哀伤,苏轼写道:“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这两句大意是说:这哀伤的乐曲,连大自然也会为之动容感动,烟霭会为它敛容,云彩会为它收色。

(6)、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7)、邀请你把孩子的答案和学习的感受在文末留言区告诉我们哦。

(8)、词人张先就是其中一员,张先的出名不仅是因为他的高寿,而且因为他的词作。

(9)、“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头罡烟焰不起。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10)、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1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3)、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14)、二年流落蛙鱼乡,朝来喜见麦吐芒。东风摇波舞净绿,初日泫露酣娇黄。汪汪春泥已没膝,剡剡秋谷初分秧。谁言万里出无友?见此二美喜欲狂。三山屏拥僧舍小,一溪雷转松阴凉。要令水力供臼磨,与相地脉增堤防。霏霏落雪看收面,隐隐叠鼓闻舂糠。散流一啜云子白,炊裂十字琼肌香。岂惟牢九荐古味,要使真一流天浆。诗成捧腹便绝倒,书生说食真膏肓。

(1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6)、词人似乎还嫌这幅画面不够动人,于是他又用飞扬的才华驱动手中的调色板和画笔,为画面添加了有形的色和无形的声:不知从什么地方飞过来的一对白鹭,它们在空中翩跹起舞,它们似乎是为倾听动人的筝声并一睹弹筝者的芳容而专程飞来的。

(17)、平湖秋月 孙锐越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萍红蓼吸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18)、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0)、苏轼还说“子野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耳”。在杭州期间,苏轼开始尝试填词作曲,作为初学者,尤其是在词作的音律,词作的选词用句,张先对苏轼多有指点,两人亦师亦友,可以说,张先是苏轼填词道路上的指引者。

2、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三年级

(1)、惊艳于西湖的美丽,诗人不禁联想到了古代著名美女西施。有人只适合淡妆,浓妆则过于艳俗;有人只能靠浓妆打扮,素颜则过于寡淡。然而,西施不一样,不论淡妆还是浓抹,她都可以驾驭,是真正不挑扮相的美人。

(2)、这荷花像极了一位穿着霓裳的舞女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表演动人心扉的舞曲,此时的西湖画面呈现出的是多重的别开生面的流动美。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4)、“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这如天外飞仙的句子,是词人的匠心独运。词人巧妙地通过白鹭引出了湖面上的弹筝人与筝声,这也照应了词中的小序“时闻弹筝”四字。

(5)、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身份出知杭州,写下了著名的“西湖诗句”,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题,共两首。其一为“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不看题目,似与西湖无关,仅末句“水仙王”为西湖钱塘龙君之代称。我们熟悉的则为第二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本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上半首写出了西湖的晴姿雨态,山色空濛,巧妙地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从语言上表现出西湖空灵婉约,意蕴悠长的美感。除此以外,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语出而有景,仿佛置身其间,和苏轼一起观赏了西湖由晴至雨的佳景。后半句更可称是“神来之笔”,是天才的灵感。后人对这一比喻更深为赞赏,常在诗中提到。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其特点之一是概括性特别强。它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它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色。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遽遽。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9)、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0)、“空濛(méng)”的意思是细雨迷蒙的样子,“濛(méng)”还有一种说法是“蒙”;

(11)、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12)、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杆尽日风

(13)、   苏轼与欧阳修为师徒关系,两人在颍州或有交集,苏轼作有《陪欧阳公燕西湖》,亦即在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辞职闲居颍州之时,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赴任途中拜会恩师同游西湖所作。诗曰“谓公方壮须似雪,谓公已老光浮颊。朅来湖上饮美酒,醉后剧谈犹激烈。湖边草木新着霜,芙蓉晚菊争煌煌。插花起舞为公寿,公言百岁如风狂。赤松共游也不恶,谁能忍饥啖仙药。已将寿夭付天公,彼徒辛苦吾差乐。城上乌栖暮霭生,银釭画烛照湖明。不辞歌诗劝公饮,坐无桓伊能抚筝。”该诗用“桓伊抚筝”典故,以抒悲愤不平之意,陆游有诗“悲伤似击渐离筑,忠愤如抚桓伊筝。”桓伊,乃东晋名士,号称“笛圣”《晋书》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以善吹“梅花三弄”而名于世,以桓伊笛为题的诗句甚多,如杜牧写的润州(镇江)“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再如张祜的诗,“晋代衣冠梦一场,精蓝枉是读书堂。桓伊曾弄柯亭笛,吹落梅花万点香。”

(14)、译文: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自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7)、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8)、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19)、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2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3、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哪些三年级

(1)、释义:还是与去年一起来的人,共同游赏西湖。

(2)、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3)、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睛后雨》宋·苏轼

(5)、杭州回舫(唐)白居易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6)、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虽然花儿都谢了,但湖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

(7)、潋滟(liànyàn):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8)、古筝,中国传统乐器之文献记载:“筝,施弦高,筝筝然。”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像《高山流水》、《蕉窗夜雨》、《渔舟唱晚》等都是古筝名曲,因此,筝一直是流行乐器,而筝曲也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9)、白话文释义:记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算起来诗人中相处得宜。如我与您这样的友情,确实稀微,弥足珍贵。

(10)、释义:还是和去年的人,一起枕藉着西湖的野草宋·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原文选段: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释义:记住在西湖的西岸,是春天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

(11)、忆西湖(明)张煌言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12)、“潋滟”指水波闪动的样子,“空蒙”是细雨微茫的样子。读完前两句诗,我们仿佛看到,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在雨幕笼罩下,湖边山峦耸立,青翠欲滴,墨绿如染。这样的湖光山色,不管是浓妆,还是淡抹,都是非常美丽的。

(13)、苏轼写下的这个比喻在流传中得到后世的认同,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14)、第二首诗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15)、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

(16)、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17)、去过西湖游玩的人很多,对里面景点也了如指掌,但你了解西湖的历史文化吗?根据《汉书》记载,西湖最早的名字叫武林水,另外还有十几个曾用名,比如明圣湖、西子湖和美人湖。虽然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用过“西湖”二字,但以正式名字出现在史料中,要感谢大文豪苏轼。

(18)、正所谓曲终阕尽,余弦更兴。结尾两句“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真的是耐人寻味。词人沉浸在这哀伤的筝声中,当他回过神来时,已是一曲终了。

(19)、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20)、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4、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

(2)、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3)、花港观鱼(清)许承祖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4)、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许棐(宋代)-《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5)、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6)、这时细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儿到了三潭印月,我们弃舟登岸。正是红瘦绿肥的幕春时节,但是西湖的花奔四时不断。我们走过曲折的石桥,桥下的题莲沉睡未醒。

(7)、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选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一样,那么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8)、作者的这首送别词,采用了多个层次的侧面描写。“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描写作者和好友之间的友谊深重,情深意重。“佳人千点泪”反映的是陈襄在此地的良好声望,而“路人啼更多”更加体现了陈襄在当地所获得的口碑。

(9)、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10)、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11)、诗人在短短的四句诗中对西湖的特点拿捏得恰到好处,从中我们看见了“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艺术效果。除此外,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赋予西湖以人的生命和资质,使西湖成为美的化身,对西湖进行美的升华。

(12)、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1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似西施。--《红绣鞋》(元)张可久

(15)、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是天下文人墨客的宠儿。能与淡妆浓抹总相宜倾国女子西施相比的,恐怕天下唯有此湖。游西湖也是有讲究的。有句老话在杭州妇孺皆知: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雨西湖。如此看来,雨西湖在西湖该是最盛。上天眷顾,我在游湖时,便正赶上了一阵蒙蒙细雨。

(16)、春天来了,面对美好的湖光山色,愁绪万千种。郎的情意浓浓,妾也情意浓浓,妾坐油壁香车,郎骑青骢宝马,记得,在九里松初次相逢。苏东坡描写杭州的诗或词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注释)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奇:奇妙.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简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1苏轼关于西湖的诗句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宋)苏轼(1)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17)、这首词是苏轼的离别之词,但是这并没有直接写两人的离愁别绪,然而我们读这首词,又五一不能感受到其中的浓浓情意。苏轼的诗词创作,当真是达到了化境之妙。

(18)、远方的寺庙已经渐渐地传来了灯光,更加期待夜晚不见月亮的时候欣赏这美丽的西湖水。宋·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原文选段: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1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0)、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5、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诗句

(1)、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2)、西施是战国时期的浙江诸暨人,经常在河边洗衣服,河边的鱼看到西施后,觉得西施太美了,都沉到河底了,所以人们称西施为沉鱼;王昭君是西汉时的美女,嫁给匈奴后走到塞外时,大雁看到她的美丽,忘了扇翅膀从空中掉了下来,所以王昭君被称为落雁;貂蝉是东汉时的美女,据说貂蝉在拜月亮时,月亮觉得自己没有貂蝉漂亮,就躲在云朵后面了,所以貂蝉被称为闭月;杨玉环是唐朝人,他非常喜欢花,有一次她在摸一朵花时花马上萎缩回去,连花儿都觉得杨玉环比自己漂亮,所以杨玉环被称为羞花。这四个美女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关于他们的故事,小朋友们长大了可以看看。

(3)、“方好”的意思是正显得美,其中的“方”是正好、正是的意思。

(4)、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吴文英《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5)、南屏晚钟(明)万达甫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6)、傍晚时分,云开雨霁,经过雨水的冲刷与滋润,近处的西湖的水光更加潋滟,远处的凤凰山的山色更加妩媚,晚霞将它美丽的余晖洒向湖面,此时的湖面如同浓妆的仕女一样动人;晚风轻柔地拂过湖面,湖面荡起粼粼的波光。

(7)、释义:湖上的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 望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去,倒映在夕阳下。

(8)、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9)、释义:西湖记得他当年的西州路,雨淋湿了我的衣服。

(10)、译文:夜晚的西湖,湖水、荷花和阵阵飘香,都让人销魂。昏昏的灯光、远处的寺庙,希望在夜更深的时候来欣赏西湖。

(11)、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12)、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13)、曲院风荷(明)王瀛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14)、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5)、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16)、南游吟草(现当代)郁达夫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17)、我们经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也会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苏轼的这首词以环抱西湖的连绵的“数峰青”收尾,真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而这连绵的青山又和词作开头凤凰山下的西湖晚景图遥相呼应,这种富于情趣的景象意韵悠长,余味绵延,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18)、首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意思是说,苏轼乘船游览西湖的时候,忽见从远处的山边飘过来一片黑云,就像是打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天空瞬间就昏暗了起来。这里的“翻墨”,主要是形容云层很黑。而“未遮山”则是暴雨才有的景象。由此可见,苏轼仅用寥寥数字便将暴雨来临前的画面,描绘得惟妙惟肖。

(19)、这首七言诗字里行间的闲情意趣给人淡泊宁静的感觉,如同一个老僧人指上的玄机,深山古树的禅意,是不经意间出来的。风情通透,雕琢还多余。也不仅仅是文字的美感,古诗词讲究格律,这首诗的韵律更是让人称道的。明代田汝成著《西湖游览志馀》有言:此诗惟“孥”字、“蒲”字二韵艰涩,而公三叠之。纪昀在《纪评苏诗》亦评价这首诗道:忽叠韵,忽隔句韵,音节之妙,动合天然,不容凑泊。这样押韵神妙而不显刻意的娴熟技巧,实在让人叹服。

(20)、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1)、释义: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

(2)、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4)、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马戴《出塞》

(5)、浓浓,厚厚的云层遮住了夕阳,可总有那么几缕的阳光淘气地跳出来,带着些稚气,泻在静静的荷塘上,深夜的荷叶上滚着几滴水珠耶若有若无地闪着金光。画廊被夕阳拖出了长长的斜影,湖中小亭的倒影也随着幽风微微摇动,云层被镶上一层冷辽的金边。很美!没得有些让人惊心动魄!可是,他毕竟是被云层遮住了,将面临的,只能是黑暗。

(6)、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7)、平湖秋月(宋)孙锐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8)、第他们都是浙江人,西湖在浙江杭州,西子在浙江诸暨。

(9)、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10)、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难分清是哪一种花的香气,连那绿茸茸的细草,那碧莹莹的苦碑;似乎也散发也清香。

(11)、苏轼听闻此事后,随意馈赠了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苏轼对张先娶亲一事的调侃与戏谑。

(12)、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长相思·游西湖》宋代:康与之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

(13)、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14)、西湖,就像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那样的美丽动人,让我留恋忘返!

(15)、苏轼的这首千古名作,所描绘的意象、语言都很简单,没有太多华丽辞藻的修饰,但就是那么短短28个字,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如画般的诗意。

(16)、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7)、今天,我们来看看宋代诗人苏轼写下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第二首。

(18)、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9)、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20)、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1)、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2)、如果你家的小宝贝也想成为小主播,请看文末的投稿信息,邀请你把宝贝读诗的音频投递给慢成长~期待小宝贝的参与哦~

(3)、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4)、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3)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5)、三潭在湖的中心,从这里举目远眺,南北两峰已裹在云层里,看不清了,柳浪和花港隐没在浓绿里,偶尔露出影子似的飞檐。

(6)、话说回来,戏谑归戏谑,调侃归调侃。苏轼对这位亦师亦友的忘年交张先还是很尊重的,这首先表现在苏轼对张先的才情的肯定上,在《祭张子野文》中,苏轼评价张先:“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婉转,盖诗之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