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经典故事(精选摘抄143句)


韩愈的故事有哪些

1、韩愈的故事有哪些?

(1)、这些年来,自己学习掌握了一些韩愈文化知识,我想,怎么能让社会上更多人都学习韩学知识呢?经再三思虑,除了把我作为韩研会会员已发的韩学书籍主动借阅出去让大家学习外,还特别利用自己修车这一行的工作特点,来促进韩学知识对社会人群的普及和学习。于是,我就对前来修车的顾客特别定了几条规则:即向顾客提出韩愈是什么样的伟大人物,韩愈籍贯故里是哪里,韩愈的名篇《师说》、《马说》、《进学解》等文章主要内容、韩愈的成语典故、韩愈的诗文警句等有关条目,只要能答出其中两个问题的,修车半价;如能回答正确三个以上问题的可免去其修车费。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奇招却十分有效,顾客看到学韩愈文化修车就能免费,受到了很大的鼓励,很多顾客都能积极找书籍、查资料、相互请教等,主动学习韩愈文化。这些年来,在谷旦镇的一方热土上,已有无数顾客在修车的同时学到了许多韩愈文化知识,并由此在当地形成了学习韩愈文化的小气候。至今,我利用修车工作宣传韩愈文化的这一有益之举,仍在继续发挥着坚实有力的作用,鼓舞着越来越多的顾客参与到学习韩愈文化的行列中。说老实话,虽然我一定程度上多付出了自己的时间,且减少了经济收入,但心里却感到十分踏实和欣慰。

(2)、多胜楼的正对面就是万达广场,有多少人进过无数次万达,却没有来过一次多胜楼? 

(3)、    韩愈到袁州后兴办书院,为培养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为了表达对韩愈的崇敬,于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兴建韩文公祠以崇祀。后于元末被毁,并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建,改称“昌黎书院”。1985年12月,昌黎书院被江西省批准列为省级风景名区之一。2015年12月,昌黎书院在袁州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又一次重修,并将宜春四中更名为昌黎中学,可见政府对韩愈文化的重视。

(4)、对这种靡丽、不健康的文风,很多有识之士都很反感,提出改革文风。隋朝时,隋文帝甚至下诏要求匡正文风;初唐的魏徵等人,在编写《隋书》等史书时,都没有用骈文,相反还在著作中批评了六朝时期的文风。他们主张使用“古文”(指秦汉时所用的散体文),恢复秦汉以前那种自由、质朴、实用的文风。

(5)、就在这时,突然下面传来韩愈的声音,“臣愿意去劝降。”穆宗担心韩愈的生命有危险,就说,你可以见机行事,不一定非去军营。韩愈却坚定地说,“臣既然去,就要去军营,哪能顾及自己个人的安危呢?”

(6)、《袁州府志》中记载,多胜楼约建于宋乾德至天禧年间(公元前963年——1017年),楼名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莫道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7)、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顺利通过地方的初试,被地方保举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当时一些人忌妒李贺少负盛名,以李贺父名“晋肃”与“进士”谐意犯讳为由,剥夺了他参加殿试的资格。韩愈听说以后,特别写了《讳辨》一文,为李贺打抱不平。文中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遂不得为仁乎?”尽管韩愈的辨护很有力,但仍无多大效果。最后,李贺只能失望而归。

(8)、带着敬畏之心慢慢走上多胜楼,脚下踩着的,眼前所看到的,都是历经千年的景物,每一处我都不想错过。

(9)、他将别人眼中有些卑微的流动修车活计打造得红红火火,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喜欢向他“求救”,因为宋永祥不仅会修车,还会讲韩愈故事。他修车又好又快,他讲故事接地气儿、带着孟州味道。

(10)、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尊韩"几乎是唐宋以来中国历代文人士子的共同心理。因为韩愈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古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韩愈在文学上是唐宋八大家之韩愈作为修武人,思想渊源于儒家,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韩愈主张作家的思想修养、人格修养、道德修养和文学修养对搞好创作的重要性。由此看来,韩愈是进步的,正是因为韩愈的进步思想才让潮州从荒凉之地有了文化复兴。

(11)、西安八仙宫官方网站:www.baxiangong.cn

(12)、遇汝从嫂丧来葬:韩愈嫂子郑氏卒于元贞元九年(793年),韩愈有《祭郑夫人文》。贞元十一年,韩愈往河阳祖坟扫墓,与奉其母郑氏灵柩来河阳安葬的十二郎相遇。

(13)、      宜春人民怀念韩愈,不仅是因为他为老百姓办了许多的好事实事,而且还为宜春留下了许多的墨宝和诗文,特别是“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这句千古名句,为宜春做了一千多年的免费广告。2009年中央电视台在宜春举办的中秋晚会上,主持人就是引用了韩愈的这首诗句作开篇的。

(14)、韩愈是崇沿儒学的,韩愈一生最崇敬孟子,孟子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韩愈都做到了。

(15)、后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16)、《祭十二郎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华》说是写于五月二十六日,应是笔误,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还写过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八仙”中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长子。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

(17)、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掩,扬州之

(18)、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连州知州石炳璋从阳山拓韩愈真迹,将“鸢飞鱼跃”四字刻于燕喜亭右后侧的卧龙石上,后有何健的楷书题跋:“韩公大字世罕见之,乾隆壬寅,健秉铎阳山,得四字于土人家,为之勒石。”韩愈“鸢飞鱼跃”石刻见于山东潍坊十笏园、广东潮州韩文公祠、广西贺州小西湖、肇庆七星岩等地,影响颇广。

(19)、韩集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谱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其诗文的代表著作。《马说》被选入初中课本。

(20)、这大概是韩愈当官后的第一次人生的大的起伏。有些人,便在人生的这种起伏中,低下了高昂的头颅;而有些人,则更加高昂起了自己的头颅。而韩愈则属于后者。他经历了这次政治风险之后,没有被挫折击败,而是在挫折中更加坚强了自己人生的信念。

2、韩愈的经典故事

(1)、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2)、韩愈独自闯营,凭的就是一种信仰,一颗忠心,一付救国救民的肝胆,是拿着自己的生命闯营,以嘴代刀,凭的是自己的智慧,用千军万马都不能镇压的一场叛乱,仅凭韩愈一张嘴,便平息的一场叛乱,不仅彰显了韩愈的大智大勇,还表现出了一个文人所展示的气质。

(3)、韩愈在教育、发展上都为那时候的宜春做出了很大贡献,韩愈也得到当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4)、韩愈是一个文化人,韩愈的骨头却是硬的,他自幼受儒学的教育,懂得一个国家,一个帝王,一个朝廷命官,都要爱护老百姓,视百姓为自己的衣食父母。老百姓糟了难,连生活都保证不了,甚至开始饿死,即使这样,还要交纳那些苛捐杂税,这其实就是逼良为娼的节奏了,做为一个监察御史,韩愈总不能坐视不管。

(5)、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年初,唐宪宗大张旗鼓的迎接佛骨,这是的长安城都沸沸扬扬,带领国人走起了信佛之路。韩愈立刻写了篇《论佛骨表》上书极力陈述了迎接佛骨一事的荒唐无稽,这会为天下带来灾祸,应该停止迎接佛骨。但是这让处在兴头上的唐宪宗很是恼火,正所谓忠言逆耳,唐宪宗在气愤之余竟然要夺了韩愈的性命。幸亏当时在朝的大臣和一些皇亲贵族们极力求亲,才保留了韩愈的性命。但是被贬是逃不了的,于是韩愈被贬到瘴气十分眼中的潮州,这对常年生活在中原的韩愈来说是一次痛苦的旅程。

(6)、关于此梦是韩愈在受人瞩目之后对人所讲述的,所以也不排除有附加成分。而梦中孟郊在旁拊掌而笑,也当属鼓励,而非嘲笑。大概是韩愈潜意识中希望有这样一位朋友,以至于后来见到孟郊,并与其关系密切后,就很自然地把梦中“拊掌而笑”者同密友孟郊联系起来了。

(7)、谁知韩湘回家见到诗后,也写了一首诗来言志。诗中说:“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韩愈不相信侄子,一会能酿成美酒,一眨眼使树开花。韩湘遂撮土一盆,一会儿说:“花已开矣。”拿开盆只见碧花两朵。叶间有两行小字,是一诗联:“云横九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对侄子的本领大为惊异,只好听任韩湘离开自己,云游天下去了。据说后来不久,韩湘就得道成仙,位列八仙,就是韩湘子。

(8)、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

(9)、韩愈到任潮州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了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竹竿山”。

(10)、现在,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叫做“韩埔”,渡口叫“韩渡“,又叫”鳄渡”,还把大江叫做“韩江”,江对面的山叫做“韩山”。

(11)、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12)、有一次韩愈休假,约了几个驴友去华州(唐代州名,在今陕西渭南华阴一带),组织了一次登华山的即兴旅游。华山号称五岳之一的西岳,以险著称。韩愈和大家一路有说有笑,并没有什么不适。等到了华山绝顶,韩愈发现四周悬崖峭壁,云雾缭绕,好象没有了退路。此时的韩愈完全没有了雅兴,也没有了文人该有的斯文,“乃作遗书,发狂恸哭。”

(13)、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夭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14)、一个叫韩愈的学生走进书房,从袖子里取 出一支蜡烛,把它点燃。烛光立即照亮了整个屋子。

(15)、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兴办教育,大修水利,延选人才,传播中原先进文明,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6)、和朋友乘车几次经过多胜楼,朋友指着多胜楼问我:那是什么楼,感觉还有点好看,什么时候去看看?

(17)、韩愈与欧阳修、苏东坡、柳宗元,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文学方面,韩愈主张以文代诗,创立了散文的新模式,可以算是散文诗的鼻祖了,所以说,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可我们常常忽视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就。说是成就,说的明确一点,就是大儒的君子风范,一种高风亮节。

(18)、“说起来,韩愈和我们宜春有着很深的渊源,当年他曾经是宜春刺史,而且大力兴办教育,培养了众多人才。宜春为了纪念这位大文豪,在袁山修建了一座昌黎阁。今天晚上,这轮明月伴着昌黎阁,真让人无限感慨。”

(19)、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

(20)、韩愈看到后反省道,骄兵必败,要有谦虚之心,于是,他就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退之”作为自己的字。

3、韩愈的故事有哪些20字

(1)、昌黎先生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是“八仙”之一韩湘子的叔父。

(2)、绕一圈多胜楼,每一面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色,公路上的车水马龙,外面的繁华喧闹,都与这里无关,多胜楼就像一个智者平静的看着周遭的一切不言不语。

(3)、心系百姓仰山求雨,求得甘霖众皆雀跃。韩愈任宜春刺史的这年夏季,普天大旱,土地干裂,百姓生活非常贫困。韩愈、县令与当地有名望的士绅们先是在附近的城隍庙求雨,后来又去仰山神庙求雨,他还一共写了3篇祭文。

(4)、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5)、韩愈在年少之时曾有一梦,梦中有一个人和一卷丹篆,自己被迫强行吞下丹篆,旁边还有一人在拊掌大笑,顿时觉得惊恐不已,随即便醒来了。

(6)、传说韩愈能生活自给以后,就将大哥的遗孤韩湘接到身边与自己同住,并教导他认真读书。但是,韩湘对读书进仕不感兴趣,却对访仙修道执迷不悟,韩愈对此非常痛心。有一次,韩愈在寻找外出访仙的韩湘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诗中说道:“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河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希望侄子能有觉悟。

(7)、 “宋叔,我就问你,韩愈为啥字退之?‘愈’和‘退之’意思为啥相反呢?”一次在修车时,宋永祥被一名初中生问住了,他特意跑了一趟,问了学识丰富的会员,听了“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的故事后,满意地回家了。

(8)、多胜楼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占地面积约88亩,为仿宋古建筑景观工程,一共九层,结构形式为剪刀墙结构,楼总高度为66米。

(9)、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 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 名作难 ,便问:“ 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 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 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 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 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 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   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 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结婚。 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 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 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 ,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 :卢小姐果有见地,接着说道 :“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已瞧不见自已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嗤”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 人求言实,火求心虚,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肮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已起了个新名字。

(10)、薨(hōng)古时诸侯或二品以上大官死曰薨。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晋死于汴州任所,韩愈随葬西行。去后第四天,汴州即发生兵变。

(11)、简法师和大颠禅师,是为韩愈讲说佛法的大善知识

(12)、生活中很多人都很有学问,但最为根本的学问,是正视和解决生死的问题。历史上,中唐时期的大文学家韩愈就是非常有学问的,他不仅对儒家的仁学理念有着很深的体悟,同时还担任过史观,负责修撰唐顺宗的历史实录。但即便像韩愈这么有学问的人,在没有闻思佛法之前,也对佛法义理缺少了解。

(13)、一提到韩愈,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那首小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那种意境,仅仅28个字,就把皇城装饰的美丽动人的仙境。

(14)、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

(15)、等到韩愈回京后,即上奏唐穆宗。穆宗采纳其建议,通令全国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这一措施解救了成千上万的奴隶,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

(16)、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17)、醒后,韩愈只觉胃中似乎犹如有物体噎住一般,而且尚能记上其中一两字,笔法非凡。之后得缘见到孟郊,总觉得似曾相识,细想之下才惊奇地发现,孟郊就是那个梦中在旁大笑之人。此事在《异人传》中有记载,在《龙城录》中的记录也较为详细,据说韩愈醒后“笔势非人间书也。后识孟郊,似与之目熟,思之,乃梦中旁笑者”。

(18)、整天都在为了生存来回奔波,本该充满激情的心也会变得麻木,路边的风景、身边的故事,与我何干。

(19)、这件事被唐朝李肇记录在《唐国史补》一书。当时的韩愈不但哭得稀里哗啦,而且遗书都写好了。剧情虽然有些夸张,不可否认韩愈也是吓得不轻,最后的地方官得到求救消息,赶忙派人上山把韩愈救了下来。

(20)、? 他主张人性有上、中、下"三品″,上智和下愚天生不可改易,但又在《师说》中承认″人非生而知之者″,并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合理见解。

4、韩愈的故事简短版

(1)、此诗让人感觉,韩愈只不过是一介文人,白面书生,骨子里有一种柔情似水的小男人情怀。可实质上,韩愈却是柔情侠骨。

(2)、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

(3)、韩愈还在宜春大施教化,兴办书院,开启民智,推举人才,使得宜春一时教育盛行,人才辈出。五代诗人韦庄在《袁州作》中描绘的宜春现象,是家家谋生的方式均系琴和书,并且这一带儒学盛行。十几年后,江西的第一个状元卢肇即出自袁州,紧随其后的还有第二个状元易重,而黄颇、李潜等知名学子都考取了功名。

(4)、吾年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5)、从此,江里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6)、这个角度的多胜楼气势雄伟,让人忍不住在此停留,这样的古建筑讲求一种对称美,每一个角落都显得那么的一丝不苟。

(7)、    熟悉韩愈历史文化的人都知道,在宜春昌黎阁西面台阶边有块嶙峋的石头,叫求雨石。说起求雨石,在宜春还真有不少的故事和传说。古时候,如遇久旱不雨,官员或百姓就会在此杀鸡宰羊,祭天求雨,连韩愈还为此写过祭文呢。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也就是韩愈任袁州刺史的这年夏天,天大旱,赤土千里,民生堪忧。韩愈先率州县官士绅祈雨于城隍庙,又去仰山神庙,一共写了三篇祭文。

(8)、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31?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9)、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10)、李贺在写下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后,由于长期精神上的苦闷和压抑,在27岁时英年早逝。李贺之死对韩愈打击很大,使他心灰意冷地叹息很长一段时间,后人对李贺寄予了很大的同情,人们都传说他升天为仙去了。

(11)、我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百姓修车的,包括平车、自行车、电动车等,而且主要是从事路途、店外修车。后来我有幸加入了孟州市韩愈研究会。这些年来,不断接受韩愈文化的熏陶,意识境界步步提高。韩愈曾说事业无穷年,学者当务实。也就是说,要我们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情做起。正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正其意。纯正自己的思想,坚定自己的意念,丰富自己的视野和境界,把握做事的尺度,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高度。修车属于服务型行业,除服务态度和热忱感外,在业务技能方面还必须有胜人一筹的本领和“招数”,这样才能在行业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也就是说,技术成就品质,细节成就完美。努力做到,别人无的我必有,别人有的我必精。远的不说,就说孟州市修车遍地是,比如粘补轮胎中扒胎这件事,人们看到的多是两根铁棍扒胎,可我是三根铁棍扒胎。其好处是不伤内外胎和轮锅,可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同时也省时省力,非常有利于服务客户。

(12)、“中年,兄殁南方”: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次年死于任所,年四十三。时韩愈十一岁,随兄在韶州。

(13)、古时候,潮州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患上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就告到官府。官府交涉过后,放排工只好穿上衣服。韩愈来到潮州,听闻这件事后,他跑到江边实地查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韩愈认为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容易得病。在回衙后,他便让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水布”。

(14)、董丞相:指董晋。贞元十二年(796年),董晋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宣武军节度使,汴、宋、亳、颍等州观察使。时韩愈在董晋幕中任节度推官。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

(15)、参考资料:人民网-韩愈爱民如子视民如伤至今仍在百姓中口口相传

(16)、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拱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17)、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以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18)、▣ 广告/合作:139-7055-1163 189-7054-6368

(19)、伊、颍(yǐng):伊水和颍水,均在今河南省境。此指故乡。

(20)、西安八仙宫期刊杂志《玄门道语》投稿邮箱:xuanmendaoyu@1com

5、韩愈的故事有哪些成语

(1)、这时候,韩愈上书《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列举了大量事实,“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寒馁道途,毙踣沟壑”,已经开始出现饿死人的现象了,并称长安百姓“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其百姓实宜倍加之忧恤”,建议朝廷对百姓进行免税,还要帮助百姓度过这次难关。

(2)、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门人李汉曾编其遗文为《韩愈集》四十卷,今有《韩昌黎集》传世。

(3)、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

(4)、相传韩愈被贬在地方为官,心情很是不爽,刚好遇到侄子和修仙道士吕洞宾,说他可以上华山游览风景排解郁闷心情。韩愈觉得主意不错,可是苦于华山高险难登,于是被吕洞宾用仙法助其来到顶峰,顿时一览众山小。望着眼前层峦叠嶂,流云飘渺的世界,韩愈的心情顿时大好。韩愈又信步来到通往帝座的南天门边,看到擎天一柱,不免觉得黎明的渺小。

(5)、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意谓你青苍的上天啊,我的痛苦哪有尽头啊。语本《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6)、韩愈在官场上一直不得意,但在文学上的成就却越来越大,写下了《杂说》《师说》等传诵千古的好文章。在《杂说四》中,他以“伯乐相马”的典故,批评当政者不懂得识用人才。

(7)、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8)、韩愈不愧为一代大儒,几句话,就像一把利刃,拨乱反正,把一场叛乱平息了,王庭凑归顺了朝廷。

(9)、韩愈从小就学习刻苦,他七岁开始读书,十三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他到京师应考,可考了三次都没考中,直到第四次才考中了进士,那年他已经二十五岁了。十年后,他才得到国子监四门博士(国家最高学府的讲官)这一职位,第二年又和柳宗元等人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可他上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奏本后,马上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10)、不想此事传了出去,说韩愈与大颠成了好朋友,不会再为难佛法了。尚书孟简知道此事,特地写信给韩愈以示赞赏,并鼓励他继续与佛教徒结朋友。韩愈收到来信哭笑不得,便回信孟尚书说∶“潮州地远偏僻,没人可与交谈,而大颠却较聪明、识大体,所以我只好与他往来谈论。我确实喜欢这个人,但那不过是因为他超乎形骸之外,不为外物所累。我临别送他衣服,也不过是人之常情,并非崇信佛法,以求来日的功德。积善馀庆,积恶馀殃,物各以类聚,我崇尚儒典,怎么会舍弃先王之法、圣人之道,而从夷狄之教呢?”大家这才知道,韩愈与大颠交往,原来只是喜欢大颠个人,与佛教却是无关。

(11)、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12)、建中:人名,当为韩愈家中仆人。时羞:应时的鲜美佳肴。羞,同“馐”。

(13)、韩愈并不理会王庭凑的说话,他对王庭凑说,朝廷已经批准你为节度使了,你为什么还包围了牛元翼呢?话没说完,王的部下们纷纷来到韩愈的面前,开始叙说对田弘正的不满,韩愈却说,你们不是已经把他杀了吗,还有他的家人,难道你们还不满意吗?我来的目的很明确,你们是要归顺,还是想反叛?他看那些将领们手足无措的样子,又追上了一句,只要撤了对牛元翼的包围,就算是归顺。听到此,王庭凑马上下令,照办。

(14)、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

(15)、当后人来到当年韩愈大哭的并扔求救信的地方时,不觉很是好笑,觉得韩愈当年很是可爱。韩愈的这段逸趣之事,也的确留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

(16)、? 他不以余力地排斥佛老,甚至为谏迎佛骨,险些把性命丧掉,却依然相信鬼神的存在,宣扬唯心主义″天命论″……

(17)、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18)、走累了,来这里坐一下,喜欢拍照的朋友会觉得这里是一处绝佳的背景墙,不远处就是高耸的多胜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多胜楼显得更加壮丽。 

(19)、幸其成:韩昶后中穆宗长庆四年进士。韩湘后中长庆三年进士。

(20)、传说有一天,贾岛骑着毛驴到京都郊外野游,美丽的自然风光引起了他的诗兴。曲江池边的树上有很多小鸟,池子不远的地方很幽静。这里住着一户人家,他触景生情,赋诗一首,诗中说:“闲居少邻井,荣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他对后一句用“推”字还是“敲”字更合适,把握不住。因此,他在回去的路上,骑着毛驴苦思冥想。毛驴驮着他进城以后,他没有觉察,不知不觉迎头闯进了已经身为高官的韩愈的仪仗中。仪仗官员赶忙迎头拦住毛驴,而这时的贾岛还是思考“推”字或是“敲”字,根本没有注意到毛驴已把他驮到了韩愈的马前。

(1)、吏羞,以偷活于此耶?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2)、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3)、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亻心〕〔亻心〕〔目见〕〔目见〕,为民

(4)、我是十年前经朋友介绍,按照条件和程序荣幸加入孟州市韩愈研究会的,入会以后,常用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参加韩研会和会员组的弘韩活动。文化底蕴深厚的会员同志为我们写书献词,我为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库存,研究会发给我们会员的会刊《韩愈文化》,我无论再忙,每期都要抽空挤时看几遍,所以,韩愈文化知识比以往大大丰富。

(5)、在原始佛教的《杂阿含经》里面,有一段对世间无常危脆之相的描述。经中说道,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四大和合的聚合之体,因此都会面临四大分散的死亡。但是有情众生因为我执未断的缘故,是不能从这种生死流转之中解脱的。

(6)、大家知道古代的文人喜欢清静,爱过着神仙一般隐居的生活。没有隐居的文人,也喜欢浪漫的旅行,寄情于山水之中,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就象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末了再来一个酸溜溜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韩愈大概就属于后者。

(7)、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8)、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

(9)、吾之子始五岁:指韩愈长子韩昶,贞元十五年(799年)韩愈居符离集时所生,小名曰符。

(10)、潘向黎: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

(11)、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

(12)、古时候,潮州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患上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就告到官府。官府交涉过后,放排工只好穿上衣服。韩愈来到潮州,听闻这件事后,他跑到江边实地查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韩愈认为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容易得病。在回衙后,他便让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水布”。

(13)、斗斛(hú):唐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指微薄的俸禄。韩愈离开徐州后,于贞元十七年(801年)来长安选官,调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迁监察御史。

(14)、刚任监察御史后不久,关中地区发生大旱,庄家颗粒无收,导致百姓生活困顿,流离失所,过着乞讨为生的悲凉生活。实地查访的韩愈看到这种境况是悲痛难忍,但是主张京城周边事物的李实封锁了消息,谎称百姓安居乐业。韩愈气愤之下,写下了《论天旱人饥状》来反驳李实,但反被李实陷害,被贬连州。两年后,韩愈适逢天下大赦,才离开了连州阳山县。

(15)、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16)、万乘(shèng):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乘,有马四匹。封国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称为万乘之国。

(17)、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18)、韩愈被贬到潮州做刺史时,当时潮州有一条江,江中有很多吃人的鳄鱼,成为当地一害,许多过江的人都被它们吃了。一天,又有一个百姓遇害了。韩愈忧心忡忡:鳄鱼不除,必定后患无穷。于是韩愈下令准备祭品,决定亲自去江边设坛祭鳄。韩愈摆好祭品后,对着江水大声喊道:“鳄鱼!鳄鱼!韩某来这里做官,为的是能造福一方百姓。你们却在这里兴风作浪,现在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时间可以宽限到五天,甚至七天。如果七天还不走,绝对严处。”从此,潮州再也没有发生过鳄鱼吃人的事情了。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称为“韩埔”,渡口称为“韩渡”,这条大江则被称为“韩江”,而江对面的山被称为“韩山”。

(19)、据记载,韩愈纵欲且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为衰退。他经常服用壮阳药,古代的壮阳药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韩愈听他人建议,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鸡,等公鸡长大后再食鸡肉,使公鸡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从而间接获得硫磺的壮阳功效,可是这样吃多了还是使他死于此。宋陶谷《清异录》记载:“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但是,“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20)、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1)、耿兰:生平不详,当时宣州韩氏别业的管家人。十二郎死后,孟郊在溧阳写信告诉韩愈,时耿兰也有丧报。

(2)、世间因为无常迁变的原因,无常能够引生苦感,因为众生在没有建立起诸行无常的信解之前,都会对流变无常产生苦惧。活在世间,就意味要面临无常的苦迫,学佛之所以是大丈夫的精进之事,因为佛弟子面对无常不会产生悲观厌世,乃至否定人生的消极情绪,一切无常之相,都是佛弟子圆满成就路上的资粮,戒定慧三学的勤修,就是佛子自证圆成,离苦得乐的根本所依。

(3)、传说,在元和二年(807年),18岁的李贺从近郊昌谷来到城中,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谒韩愈。当时,正值中午,韩愈宽衣解带正准备午休,门人递上了李贺的诗稿。韩愈在困倦中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首篇《雁门太守行》的开首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就使得韩愈惊叹不已。他立即请李贺到室上座。他们叙说良久,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4)、正因为这种刻苦,李贺十几岁就名满京城。当时已名满天下一代文宗韩愈和古文家皇甫湜听说他的才华,心生好奇,便决定登门拜访。

(5)、李贺本来是可以早日登科及第的,即遭父丧。服丧三年后,韩愈写信给李贺,劝其举进士。后因妒才者拿其父名“晋肃”说事,“晋”与“进”犯“嫌名”,李贺愤然离开试院。

(6)、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37?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7)、    另外,在2004年宜春举办农运会时,宜春市政府考虑到昌黎书院已年久失修。决定另择新址,重修昌黎阁。现昌黎阁位于袁山之巅,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为宜春市区最高点,山高加阁高共有229米。在那里,宜春全城风貌尽收眼底,一览无遗。昌黎阁一层为景韩堂,以简洁的庙堂来突出“韩愈文化”主题;二层为恋清轩,以丰富的文化陈设来填充,主要介绍韩愈生平,展示韩愈在宜春的主要业绩及其文学作品;三层为胜游楼,展示“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文化内涵,满足游客登高望远的休闲愿望。同时,还在阁的南面修建了昌黎广场。整个工程通过楹联、廊柱、挂匾、壁画和石鼓等来体现“韩愈文化”。除昌黎阁外,还有昌黎书院、昌黎亭、昌黎巷、昌黎路、昌黎论坛等,这些都是为了纪念韩愈在袁州树立的功德。

(8)、多胜楼在这里屹立了千年,伴随着宜春城的成长,见证了周边高楼的拔地而起。

(9)、《韩愈文集》的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

(10)、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解除奴婢终身制,因为以前的旧社会,贫穷人家若是欠了富贵人家的钱财,穷人因为还不起债,只能拿孩子给富贵人家做奴隶,要是一直拿不出钱来还,穷人家的孩子就得终身在富人家做奴隶。

(11)、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12)、韩愈还是一种榜样,后任的官用韩愈来激励自己,向他学习,向他看齐,尽力做到吏治清明、治政有方。老百姓也用韩愈为样板,来衡量、监督、评价一代一代的官员。

(13)、梦事中所讲的“丹篆”即为道教咒符之文,常以丹砂书之,笔画呈云迥篆书。韩愈明确反对佛教信仰,但颇信道教丹药。至于道教的符咒之文,实际上并无兴趣。对于韩愈梦中会出现“丹篆”,可理解为两点:第一就是韩愈对文学的追求所产生的梦魇,他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书法,笔势特别,所以便在梦中以人们常见的“丹篆”显示了出来;第二可能就是在暗喻韩愈等人所提倡的“古文”意趣,“丹篆”正是根据秦汉古文字大篆小篆之形演化而来的。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其行为思想皆可影响其睡梦中的境况,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想”。

(14)、再后来经韩愈的推奖,加上李贺为唐宗室后裔,承父荫出任奉礼郎,从九品的小官差事。

(15)、汝之子:十二郎有二子,长韩湘,次韩滂。韩滂出嗣十二郎的哥哥韩百川为子,见韩愈《韩滂墓志铭》。始十岁:当指长子韩湘。十岁,一本作“一岁”,则当指韩滂,滂生于贞元十八年(802年)。

(16)、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指为死者歌功颂德,在墓志铭中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夸大其词予以赞颂的行为)之作,当时已受讥斥。    《韩愈全集校注》

(17)、皈依道、经、师三宝的含义,道门弟子不可不察!

(18)、韩愈到任潮州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了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竹竿山”。

(19)、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20)、    很多人以为韩愈这首诗是贬官宜春后所作,其实不然。这首诗出自《祖席得秋字送王涯刺袁州》。唐元和初年,韩愈好友王涯被贬袁州,韩愈为其送行,临行以诗送别,写下这千古名句。诗曰:“淮南悲落木,而我亦伤秋。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荣华今异路,风雨昔同忧。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原本是想安慰一下老朋友,但老天却给韩愈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没想到14年后韩愈本人也被贬袁州,有时候,命运真会捉弄人的。

(1)、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2)、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

(3)、一天,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卢小姐和颜悦色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常有之事。家父总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只是屡屡受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