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修心经典句子精选123句


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修心

1、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读

(1)、奋斗绝不意味着只是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奋斗有一个方向的问题。奋斗的方向其实是一个手段问题。因为在一定意义上,理想和奋斗乃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通过奋斗实现理想,就是运用一定手段达到所追求的目标。区别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许多情况下是看手段而不是目的。坏人为达到目的往往不择手段,没有底线;而好人则自觉地遵纪守法,决不逾越道德底线。所以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一定要把握好奋斗的方向,讲究手段的正当性。

(2)、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有一个大气而又逍遥自在的人生。 

(3)、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有一篇文章,名叫《读五类书,做高境界的人》。他所列的五类书是:修养类的书,欣赏类的书,博闻类的书,新知类的书,消遣类的书。根据中文系的特点,我把应该读的书分为四类:

(4)、2《词源》宋·张炎——穷乐律之本源,奉雅词为依归

(5)、1《云笈七签》宋·张君房——摄道藏之英,略诸子之奥

(6)、20《艺文类聚》唐·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文

(7)、(3)毅力是一种让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宽阔胸怀。做成一件事或实现某种理想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情况可能有利于眼前利益,却不利于做成事或实现某种理想。倘若二者不能兼得,就会让人面临是获取眼前利益还是坚持做成事或实现某种理想的两难选择。例如,一位有志于攀登科学高峰、获取重大科学突破的理论物理专业的留学生,博士毕业后,很难在美国学术单位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在企业找到一个收入丰厚的岗位却不太难。这个时候,他就面临一个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选择问题。通常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放弃眼前利益、奔向理想,往往是有毅力的人的不二选择。所以,毅力是一种让眼前利益服从于长远利益的宽阔胸怀。

(8)、2《文镜秘府论》日·遍照金刚——六合四声,诗格大成

(9)、2《琵琶记》元·高明——琵琶弦断,谁人堪听

(10)、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11)、一般说来,方法就是为达到目标找到一条路,在许多情况下,这条路还应当是恰当、近便的路。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2)、这两个时代都是清朝从分裂到统一的阶段,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天才,如果在盛世他们也就被埋没了。像和曾国藩上战场的三个兄弟连个功名都没有,左宗棠不过是个举人,他手下很多大将连书都读的不多,但是也有机会做出一番事业来。这就是那个时代值得讲的故事。

(13)、1《陔馀丛考》清·赵翼——读书偶得,治学深究

(14)、面对外界的评价,尤其是诋毁,不仅不要生气,还要把它当成磨炼自己强大内心的机会。

(15)、0《白虎通义》汉·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

(16)、②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他们,都可谓人生的突破者。

(17)、读书的意义,许多名家多有阐述,相信同学们也都能说上几点,而前总理温家宝曾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上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近年来,我对读书有两点新的认识,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第读书能够美容,因为读书能够退掉一个人的俗气、土气,能够渗透书卷气,能够增添一份高贵的气质,读书是一种极致的化妆,是永远卸不了的妆。第读书是一件触手可及的事,因为每所学校,每个城市都有免费的图书馆或图书室,目前,我国许多社区和农村也有了图书阅览室,读书几乎成了不用花钱、人人可以享受的阳光和空气。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得好:“读书是天下第一大好事”。

(18)、曾读过《曾国藩》小说的豆瓣网友,给出了这样的评论,深以为一语中的:

(19)、合影的时候,布林正好经过,施密特便招呼他一起来合影。

(20)、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2、王阳明修心经典句子

(1)、0《史记》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王阳明: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3)、2《七侠五义》清·石玉昆——除暴安良,快意恩仇

(4)、1《棋经十三篇》宋·张拟——成败纵横界,生死黑白间

(5)、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6)、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7)、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8)、读书多了,你和爱人在生活中不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谈论,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可以言说。

(9)、3)致良知:听从第一感觉,听从内心的声音。

(10)、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演义》第37回中,诸葛草庐中门联为:澹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11)、语出《王阳明全集卷》。纵观历史,那些圣人贤者通通只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只有心中良知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意指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许多能人。

(12)、2《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官逼民反,替天行道

(13)、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14)、1《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魏晋风流,尽收眼底

(15)、王阳明名言三:“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6)、她借来扫帚,把监牢打扫得干干净净;给脸盆做盖子防尘;还借来针线,用手帕给自己做了个“眼罩”。

(17)、王阳明名言六:“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8)、我们在曾国藩的身上能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里面最精华的一面(当然也有糟粕了),但就凭这点,这也是曹操武则天郭子仪那些人无法比拟的。

(19)、穷人想要突破阶层的壁垒,就必须拥有一个体面的精神世界。

(20)、释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3、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说尽心学境界!

(1)、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2)、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3)、1《坛经》唐·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0《经学历史》清·皮锡瑞——六经致用,孔教救国

(5)、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6)、1《随园食单》清·袁枚——烹天下美食,品人间至味

(7)、(1)毅力扎根于理想。毅力为理想提供保障,反过来,理想为毅力提供动力。所以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显然,看到后天太阳的理想,是“坚持”即“毅力”的力量源泉。所以,毅力扎根于理想。

(8)、唐老曾花费十余年,啃读关于曾国藩的1500多万字原始资料,最终责编出31大册的《曾国藩全集》。

(9)、0《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纵横四方,睥睨天地

(10)、有十多天,她的双手都被反铐在背后,手铐深深嵌进肉里,磨破皮肤,脓血直流。

(11)、2《元好问集》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2)、曾国藩我们中国人多少都熟悉,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很佩服曾国藩,蒋介石更是曾国藩的书不离手,还让属下也看,尤其是蔡锷将军整理的《曾胡治兵语录》,那是黄埔军官人手必读的。毛泽东也喜欢曾国藩,说是近代历史上最佩服的一个人。

(13)、自古以来,圣人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真理:心为天地万物之主。王阳明也不例外,因而他说出了“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的深刻道理,他在《与杨仕德薛尚谦书》一文中写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说的正是心力于人的强大作用。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14)、程颐的思想被朱熹继承,史称程朱理学。认为万物皆有理,并且理在外,故提倡格物求知,格尽一切万物之理,于是可成就圣人之心。

(15)、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16)、我最近读《曾国藩家书》,我发现曾国藩竟然也这么读书,他读书有很多方法论,比如说不读完一本书绝不看其他书,每天固定看多少页,风雨无阻。你们看曾国藩虽然读过那么多书,但其实他用的也是极简精读法。

(17)、2《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十年辛苦,字字血泪

(18)、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清净的状态下,才能内心超脱尘事的豁达。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淡泊者须有云水气度松柏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从从容容,宠辱不惊,淡泊宁静是修身明志的最佳心灵境界。

(1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0)、0《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

4、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修心

(1)、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2)、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3)、但是为什么清朝的中兴大业最后是曾国藩促成的,而不是左宗棠促成的呢?就是因为曾国藩情商高啊,他的智慧都用在调动各种力量,对上和咸丰慈禧沟通,对下提拔人才,避免因为沟通上的摩擦给事业造成的阻力。

(4)、2《宋元戏曲史》清·王国维——曲学祧祖,风气首开

(5)、我们努力去学习,不停的跨界去掌握未知的世界,但是,有些人未必有很好的效果,表面上看,好像没有遇到真正的良师,没有一个提携自己的贵人。其实,真正的老师和寻觅的贵人就是我们自己,有的时候学会了很多知识,可以解释很多的道理,却忽视了对自己认识。

(6)、(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7)、2《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诗中有品,品中有诗

(8)、从容淡定,是一种活法,更是一种境界。面对任何事情,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9)、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10)、在王阳明二十四岁的时候,他参加会试又一次落榜。其他考生发现自己没考上就开始嚎啕大哭,只有王阳明面无表情。大家还以为他太过伤心了,便都来安慰他,帮他打开心结。但王阳明却微微一笑说:“你们认为落榜是耻辱,我却认为落榜动心才是最耻辱的。”

(11)、0《蒙鞑备录》宋·赵珙——草原之鹰,天骄之国

(12)、岁月为证,奋斗不止。(分论点作者从事物的重要性角度提出人们应该奋斗)回望来时路,我们之所以能从容应对惊涛骇浪,凝聚起砥砺前行的万丈豪情,其中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无数奋斗者挺身而出、勇毅担当。(阐述句详细分析奋斗重要的原因,正因为有无数奋斗者的奋斗,才有现在的生活)从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到披星戴月、不辞劳苦的扶贫干部,从争分夺秒、日夜攻关的科研工作者,到风雨无阻、辛勤劳作的农民兄弟……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挥洒汗水,换来了无数收获与喜悦。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扎扎实实努力、勤勤恳恳付出,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排比列举事例进行论证,修饰语高度概括每个行业的奋斗特征)

(13)、如果有人问我最欣赏哪些学生?那么我的回答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学习专注、做事踏实、待人真诚、活泼开朗;懂得自我调适,擅于控制情绪。

(14)、200.《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老人——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

(15)、总之,我们在曾国藩身上能收获的东西太多了,无论是沟通的人际关系的,还是读书方法上的,个人修行和情绪管理上的,还有教育和亲子的,曾国藩就是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6)、王阳明名言三:“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8)、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19)、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20)、故事背景: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

5、王阳明十大名言与解析

(1)、中文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要求学生练就一手过硬的文章,一手漂亮的书法,一手熟练的电脑操作技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门外语,简称“五个一”工程。为了培养学生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在中文专业课程之外,增设了《秘书学概论》、《英文应用写作》、《普通话基础训练》、《中国书法》等多门应用型课程,形成了由语言文字学到文学写作、文艺理论以及文秘等有机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四年下来,能够做到一专多能,十分受益。

(2)、10《尹文子》战国·尹文——名有三科,法有四程

(3)、0《文史通义》清·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

(4)、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6)、为了买到打折商品,宁愿多走几百米的路,也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7)、不光是皇帝他们家这样,大臣家也是这样,像王阳明,孔子,你会发现他们的人生是很圆满,但是他们身边的人呢?好像都是阴影,根本就找不到他们在哪里。

(8)、儒家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究竟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儒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既然要提倡就得知道这人性之初是什么,然后才能对症求解。对于这个现代人看来很无聊的问题,在儒家的眼里确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9)、王阳明名言七:“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0)、比如汉武帝和秦始皇,他的母亲、兄弟、妻子都被他残害了,因为皇权无父子,国事就是家事。曹操管理几个儿子,就是管理他自己的江山,所以那几个儿子陷入了残酷的斗争,我们从他们的故事里只能看出权谋,看不出一点正常家庭关系的细节。

(11)、2《型世言》明·陆人龙——末世颓风,树型正俗

(12)、《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修生养心立德就是从当下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着手。活在当下每一刻,时时省察自己,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吧。以最好现在等待未知的未来。

(13)、2《老残游记》清·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老

(14)、“90后”“00后”的年轻一代,较之父辈有许多可贵的优点,但也有不少缺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由于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和全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善等原因,他们的奋斗精神较之父辈弱化了不少。有的人害怕体力劳动,即便参加体力劳动,也是拈轻怕重;有的人吃穿用讲究名牌,从不考虑省吃俭用等等。基于这种情况,辨析奋斗是苦还是乐就是十分必要的。

(15)、0《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注——别开生面,妙不可言

(16)、2《窦娥冤》元·关汉卿——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

(17)、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8)、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19)、大量事实表明,不论是高官、富商还是老百姓,选择自杀不归路的人,大都是理想丧失、价值观念崩溃的结果。“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说得很明白,人死始自心死。与此相反,许多陷于悲痛、濒临绝境而选择砥砺前行的人,无一不是依靠理想延续生命的。例如,在旧社会,一些农村妇女在丈夫去世后,失去依靠,仍然选择独立支撑起这个家,就是因为她具有把孩子养大成人的理想;一些人残疾后,仍然身残志不残,就是为了圆自己做诗人、作家等理想的梦。总之,在生与死的选择之间,充分彰显了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20)、0《尚书大传》汉·伏胜——劫后馀生,似伪似真

(1)、唐浩明的《曾国藩》小说,堪称是至容易入门了解曾国藩的作品,用历史小说的题材,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

(2)、我吸引我的是曾国藩家书里面有一个完整的曾纪泽成长历程。因为家书是按年份编的,把曾纪泽的部分抽离出来,那简直就是一套完整的教书育儿的心法。

(3)、《传习录》乃王阳明之哲学语录。由其门人徐爱、钱德洪等辑录。内容有关“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论点的问答。王阳明“心学”乃心理力量的学问:“致良知”源于《大学》“八目”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良知”_知者,王阳明认为人认知“事、物、理”之能力与生俱来,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即“致良知”在弃恶扬善,在修正、养正、守正。“知行合一”即认识与行为相统按今天的话说_理论与实践相统源于《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4)、2《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追本溯源,望题思义

(5)、故事背景: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

(6)、立志要立大志、正志。(分论点指出立何种志,立志当立大志和正志)“崇”者高也,“广”者大也。“功崇”也好,“业广”也罢,都是在强调功业之高之大。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在论及“立志”问题时,都强调要立大志、正志。在他们看来,“志”的高低决定事业的高低,“志”的正邪决定格局的阔狭。(阐释句说明立大志正志和功业高大的关系)《荀子·儒效》篇说:“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可谓小儒矣。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一个人如只能做到忍私能公、知而好问,他就只能成为“小儒”;如果能立志做到安公行修、兼容并蓄,就能成为“大儒”。同理,人立志做圣贤则为圣贤,立志做君子则为君子,立志做豪杰则为豪杰,立志为民则利民,立志为天下则兼济天下。“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张载《正蒙·至当》)孔子向往周代的“郁郁乎文”,以“吾从周”作为自己的志向,一生颠沛于是;张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志,最后成就“关学”宗师之业。诸葛亮《诫外甥书》说:“夫志当存高远……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志向的格局决定着襟怀的格局,也决定着事业的格局。(作者先引用荀子的言论,对比论证人生立小志和立大志的区别,再巧妙将孔子、张载的名言和事迹进行结合,论证人生立何种志就获得何种成就,最后引用诸葛亮的言论,论证人生当立正志)立志必须“取法乎上”,这一点须格外重视。(总结句紧扣论点)

(7)、0《郎潜纪闻》清·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

(8)、2《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豪怀不肯同零落

(9)、风中的厂长解释,因为128元这个消费区间的人群,被淘宝系统打上了低价人群的标签,经过分析各种行为后,做成了大数据。

(10)、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11)、通常认为,毅力是人们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去实现的一种意志力;同时也是一种“心理忍耐力”,一个人完成学习、工作、事业的“持久力”。我的体会,毅力乃是:做任何一件应该做的事,都能够从头做到尾。通常,毅力具有以下特点:

(12)、0《庄子》战国·庄周——神与物游,逍遥尘外

(13)、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14)、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15)、0《大唐西域记》唐·玄奘——遐方异俗,绝壤殊风

(16)、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在皇权社会,人际关系的本质是权力关系,即使婚姻家庭,兄弟姐妹也都是权力关系,亲情关系要排在第二位。

(17)、王阳明平定赣南土匪、宁王朱宸濠叛乱、广西土匪的时候都是用了这句心法,才得以大获全胜。如果自己的心不动,也就不会意动。对手看你的内心是空的,那也就无处着力,无从反击了。而对手只要心一动,你就可以根据他的行动,做出相应的反制措施。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王阳明成为极为优秀的军事家,他一生打仗无数,却从未尝败果。

(18)、“心学”_格物之学:究万物之生发,究人性之善恶,究万物之本源。

(19)、但是到了30岁了,我很快就感受了那些细微的变化。

(20)、0《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

(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过去一年时间为大家读书,我自己也成长了很多。接下来的的传记课会有一个小的变化,之前是讲24个人,这一次我们围绕着一个人,讲一群人的故事。

(3)、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